2025年新小麦收割正酣,产情呈现面积增、产量降但品质升特点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导 语

2025年,新小麦的收割活动正热烈进行,据卓创资讯(301299)初步调研得知,本年度小麦种植面积有所扩大,然而产量却有所减少,但品质却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新小麦产情概况

1、新小麦收割进度

到2025年5月25日,湖北省的小麦收割工作已经全面完成;河南省的小麦收割工作已接近完成三分之一,具体来看,南阳市的收割进度超过了八成,而平顶山、驻马店、信阳三地的进度在五至六成之间,洛阳市的进度大约为三成,郑州市的进度则接近两成;安徽省的小麦收割工作已进入密集阶段,目前收割区域已扩展至滁州、淮南、蚌埠、阜阳、亳州以及合肥等地区;江苏省的镇江市、宿迁市等地的新小麦正陆续投放市场。

新小麦的种植情况及未来展望:种植面积总体上保持稳定,略有上升,但也有部分地区出现减少;在灌溉条件下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单产保持不变,而在非灌溉区域,单产下降幅度较大;综合来看,预计总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将有所下降。

湖北省的种植规模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而整体产量则呈现轻微的下降趋势。具体来看,以江汉平原北部边缘的荆门和钟祥地区为分界线,农业生产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

钟祥以南地区,种植面积有所缩减,这主要是由于油菜、稻田养虾等替代作物的推广。尽管如此,整体产量较去年有所提高,这得益于降雨量较往年有所减少,呕吐毒素含量普遍较低,使得单产提升了大约一至两成。在收割后期,虽然因降雨导致部分芽麦的出现,但其比例较低,对整体产量影响微乎其微。

钟祥地区北部,种植面积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襄阳地区实施的“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项目等因素。然而,单产方面却出现了下降,具体表现为:丘陵地带的单产下降幅度不一,一般山坡地的亩产量在600至800斤之间2025年全国林业统计年报分析报告,而部分因旱灾而枯死的麦田亩产量则从200斤到500斤不等;而在平原地区,主要亩产量维持在900至1100斤,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减少,但基本持平。

2025年全国林业统计年报分析报告_2025年新小麦产量预测_新小麦收割进度分析

河南省的种植面积较上年有所上升,但总体产量预计略有下降。在豫南、豫西的丘陵和山地等灌溉设施不足的区域,由于干旱导致产量减少;而在其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预计单位面积产量将与上年基本持平,部分区域甚至有望实现增长。

在这些情况下,极少数地块的旱死麦产量仅在200至300斤之间,而一般旱地麦的产量则在700至800斤左右,至于水浇地麦的产量,则普遍达到了1000斤或更高。

安徽省的种植面积与去年相比大致保持稳定,而总产量则预计略有减少。由于灌溉条件存在差异,产量情况也呈现出一定的分化态势。

灌溉条件不足的地带,小麦的预计产量大多在每亩700至800斤之间,而受旱的小麦则产量较低,每亩在300至500斤;在灌溉设施完备的主流区域,小麦的预计产量预计在每亩1000至1300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致持平,部分地区可能会有所上升,然而,也有部分农户虽然具备灌溉条件,却因成本和收益预期不佳而选择不进行灌溉。

江苏、山东、河北等地的新麦收获尚未来临高峰期,初步调查显示,这些地区的种植面积与去年同期大致相当,部分区域略有增加,这主要受到土地整改和复耕等因素的制约。整体而言,产量情况较为乐观。尽管河北南部、河南西南部和江苏西北部部分地区因降水量不足等原因,预计单产将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其他主要区域的单产预计将与去年同期保持稳定,甚至部分区域可能略有提升。总体来看,这些地区的内在指标预计都将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具体需持续关注后期各地降水情况等。

3、新小麦特点

收割期有所提前:普遍的收割期预计将比原计划提前2至7天,而在某些地区,这一时间甚至可能提前大约10天。

灌溉费用上升:在具备灌溉条件的区域,需进行1至3次浇水,这一次数比往年有所增多。

植株的高度普遍较低:在干旱地区,小麦的植株高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降低了大约10厘米。

同比例来看,容重有所下降:主要品质为二等,预计的容重范围在780至790克每升之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可能会减少10至20克每升。

新小麦收割进度分析_2025年新小麦产量预测_2025年全国林业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内在品质提升:面筋值主流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

二、新麦开秤价格预测及原因分析

卓创资讯预测,至2025年,小麦主产区的粮点开秤收购价格预计将集中在每斤1.17至1.19元(指品质正常的情况),而下游面粉企业的主流收购价格可能位于每斤1.21至1.23元。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包括:

下游收购主体方面:

面粉市场销售状况不佳,制粉行业的需求端依然呈现疲软态势,对面粉企业的运营带来了显著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很可能会继续采取按需补货的策略,灵活调整库存管理2025年全国林业统计年报分析报告,没有意愿增加库存规模。对于新小麦的收购,心态上则显得较为谨慎。

饲料企业虽已购买小麦,但这并非其必需品。考虑到当前玉米与小麦的价格差异及蛋白质含量,许多饲料企业觉得两者价值相仿。他们目前购买小麦主要是基于小麦供应充足、采购过程简便等因素。此外,一些饲料企业已经储备了大量的能量原料,包括部分玉米和小麦,且这些储备超过两个月。因此,饲料企业对小麦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并且缺乏强烈的购买意愿。

中间贸易环节方面:

新季小麦的生产状况逐渐清晰可见,根据现有的生产状况分析,尽管对新麦的总产量有所预见的减少,但整体减少的幅度预计不会太大。此外,考虑到2024年的小麦结转库存和轮换粮源的补充,整体的供应情况仍然充足。部分粮食商在上一年度经历了抢收时的亏损,因此在面对当前供需形势时,对于新季小麦的购销态度变得更为谨慎。

总体而言,中间贸易环节和下游收购方对新季小麦的采购态度普遍较为保守,预计起购价格将低于去年,然而,鉴于2025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有所提升,加之新季小麦可能因干旱减产或灌溉费用上升,预计起购价格的总体降幅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