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机械化的趋势下,植保机市场无疑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我国植保机械的覆盖范围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不到5%,相较之下,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植保机械的普及率已超过50%。根据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达134.9万平方公里,园地面积为14.2万平方公里,林地面积为252.8万平方公里。在我国,植保机械的市场潜力巨大,尚有数十倍的空间未被充分挖掘,然而,推广植保机械并非易事。
市场尚未打开
我国引进植保机的采购活动始于21世纪初。2006年,北京的一家企业向日本雅马哈公司订购了10台植保机,然而对方仅交付了9台,理由是第10台无人机属于军事用品,故拒绝发送。同年,大疆公司成立,并迅速崛起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市场份额一度占据了全球的七成。
宏信证券的研报显示,植保机的作业效率大约是传统地面机械的三倍,更是人工操作的三十倍。与人工作业相比,其作业效果显著,能减少农药使用量约50%,节约用水高达90%。此外,操作人员能够远离农药,从而提升了作业的安全性。
植保机械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喷洒农药的低效率、高昂成本以及潜在的环境危害等问题,正是这一优势使得植保机械能够取代人工作业。然而,另一方面,植保机械的价格依然相对较高,2015年市场上的植保机械售价普遍介于5万至10万元人民币之间,许多农户难以承担。
2015年11月,大疆推出了其农业植保领域的首款无人机产品MG-1,该机型售价为52999元。其标准载重量为10公斤,续航能力在满载情况下可达十分钟。此外,该无人机每小时的工作效率能够达到40至60亩,相比人工作业,其效率提升了40至60倍。
该产品有效解决了市场上植保机械质量不佳、售后服务繁琐的问题,同时引领了中国植保无人机价格迅速下滑的趋势。2016年11月,大疆推出了定价为42150元的MG-1S,其售价比MG-1型号低出上万元;2017年12月,MG-1S Advanced的定价下调至29999元;2018年10月,MG-1P的价格更是降至两万元以下。
头部公司产品价格下调,同时,农业部、财政部以及民航局共同发布了通知,决定自2017年起,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和重庆这六个省(市)开展试点,旨在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来规范植保机的应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将植保机纳入农机补贴范围。例如,2018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安徽、河南、山东、陕西、宁夏、甘肃、重庆等省市便将植保机纳入了农机购置补贴,而且补贴的金额普遍从万元级别开始。以江西省为例,根据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官方网站的公布信息,对于10至15升容量的电动植保无人飞机,补贴金额为15000元;而对于15至20升容量的电动植保无人飞机,补贴金额则提升至20000元。
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同时政府的政策扶持也大幅加快了植保机械的普及速度。
尽管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然而无人机在我国范围内的普及却面临着显著的地区差异,同时整体覆盖面也相对较低。
植保机的作业特性使得水稻、小麦、棉花等大面积作物成为了这种新型农业机械的主要应用领域。水稻和小麦都是叶片展开的植物,它们的种植区域通常地势平坦,这为植保机的操作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便于观察植保作业的效果。
黑龙江,作为大田面积最广的省份,现已成为全国植保机械拥有量最为庞大、年作业覆盖面积最广的省区。
黑龙江农业信息网于2018年11月28日发布的一则通告显示,黑龙江省的植保机械数量总计为2437台,而这些设备每年完成的作业面积高达2626万亩次。
无人机销售商指出,东北地区对植保无人机的接纳程度位居全国之首,同时也是众多植保无人机制造商激烈角逐的核心区域。然而,随之而来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植保无人机操作员在那些接受过无人机培训的地区定居,导致行业内出现了激烈的降价竞争。
2016年,植保机操作人员的收入水平是每亩地10至20元;到了2017年,这一收入降至每亩地8至10元;而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进一步下降至大约6元左右。在竞争最为激烈的黑龙江省,该行业的普遍价格在50至70元每垧(1垧相当于15亩)之间,有的地区甚至低至40元每垧,这表明植保机操作人员每亩地的作业收入仅在2.67至4.67元之间。
尽管黑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最大的作业面积,然而统计数据表明,该省的耕地总面积达到了1594.09万公顷(约合2.39亿亩),但植保技术的应用率却仅有不到11%。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植保机械覆盖的耕地面积占比还不到5%。相比之下,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植保机械的应用率已超过50%,这意味着在中国,植保机械的市场潜力还有数十倍的空间尚未被充分挖掘。
两种商业路径同行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植保机械制造商们亟需在技术领域和运营模式上实现多维度创新突破。
植保机在黑龙江等地区得以广泛推广的关键因素,在于其作业模式在水稻和小麦种植中的成效已得到充分证实。据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大疆MG-1P植保无人机采用的低空低容量喷雾技术,其农药沉积效果显著,农药的利用效率也较高。与传统的较大容量喷雾方法相较,它能够在达到相同防治效果的同时,实现节省时间、节约水资源和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多重优势。
在小麦等主要农田作物上,植保作业能够达到与地面作业相当的防治效果,然而,在南方那些地形多变的果园和茶园进行植保作业,则并非易事,相较于大田作物,果园的植保作业要复杂得多。
与宽阔的田地不同,多数果园的果树种植布局并不一致,加之树木年龄各异,其高度也存在明显区别,果园内还可能存在建筑物、电线杆、池塘等设施;抛开地理条件不谈,以脐橙为例,喷洒农药是确保橙子品质的关键措施之一,仅为了抵御病虫害,脐橙在一年中就需要喷药超过十次。脐橙的许多果实隐藏在枝叶之间,对于这些位于树丛深处的果实,通常情况下,果农需要将喷头深入树冠,自下而上进行喷洒,以确保农药的喷洒效果。然而,这种操作显然超出了植保机的作业范围。
根据现有的实验数据,植保机的作业效果尚未能匹敌地面喷水器和喷雾枪。然而,果园无人机并非全然无长处,它正在努力攻克的技术难题,就是通过提高植保机的飞行速度、作业高度以及用药量,以期实现与地面作业相当的效果。
袁会珠,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研究员,指出:“无人机的喷头更为精细,且与叶片保持一定的水平间距。当药液接触到叶片时,不仅会经历自由落体的过程,还能借助水平风的力量,使得药液能够更深入地喷洒至叶面。这种植保无人机的优势在此得以充分展现。”
从效率角度考量,若果园施药依赖人工操作,每人每日大约可喷洒约10亩地;而一架无人机在短短一小时内,便能覆盖60亩果园雅马哈植保无人机rmax,这不仅节省了农药和水资源。
因此,关键不在于无人机是否适用于山区林地进行植保作业,而在于是否已经研发出具有突破性的技术,并形成了适用于山区林地的无人机植保解决方案。
在植保机上,大疆和极飞代表了两种路径。
大疆决定与经销商携手,将植保无人机销售给农民和农业服务企业。为了拓展果园等新兴市场,4月9日,大疆农业与中科院农保所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达成协议,共同宣布了双方共建的无人机联合实验室第二阶段项目的启动,该阶段项目将集中研究大疆T16植保无人机在果园中进行精确喷洒药剂的应用。赣州的脐橙种植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同时也是全球年产量排名第三的脐橙主要产区,2018年其产量更是高达116万吨。
在这种运作方式下,农业服务企业、无人机生产商以及农资经销商合作社携手开展植保服务业务,其中无人机生产商承担着无人机的供应与维护工作,农业服务商专注于植保作业的实施,而农药经销商则提供技术支持和药剂供应。
到2018年11月为止,大疆农业在中国市场的设备保有量已达到2万台,其作业覆盖面积遍及全国,累计达1.3亿亩次。此外,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对超过1000名维修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并且培养了14000名持有专业证书的植保操作员。
极飞公司不仅销售植保无人机,还提供相应的服务。在这种业务模式中,无人机制造商自行搭建飞防服务平台,并组建专业的植保团队,为用户提供植保作业服务。
极飞公司投入了1.5亿元巨资,在新疆的尉犁县打造了一座服务基地,并组建了一支由500余人组成的植保队伍。亦曾携手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共同打造“支付宝一键召唤无人机植保系统”,用户只需通过支付宝平台上的极飞农业服务窗口,便能在网上直接购买极飞农业提供的无人机植保服务。目前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该服务已覆盖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陕西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十个省份。
这种模式有助于企业实现产业链的全面贯通,但同时也要求企业投入相当可观的资金。除了极飞之外,A股市场或新三板上的隆鑫通用(股票代码:603766.SH)、通裕重工(股票代码:300185.SZ)、宗申动力(股票代码:001696.SZ)、艾森博以及无锡汉和等公司,也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目前尚难以断定哪种模式更具优势,然而雅马哈植保无人机rmax,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势头已不可阻挡;在植保机渗透率逐步上升的过程中,无疑将孕育出庞大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