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时分,在江门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也就是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所在地,第二十三届广东种业博览会江门分会场以及2024年江门市农作物良种良法展示会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主题,旨在强化省市级之间的合作,推动种业向高质量迈进。江门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兼局长郑少强,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技术与种业推广部部长罗学梅,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冯锦乾均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此外,江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小丽,党组成员邓明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谢大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主任李高科,以及江门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朱金治等也参加了开幕式。
“推进种业振兴,成果转化是关键。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技术与种业推广部部长罗学梅在致辞中提到,自2002年首届广东种业博览会举行以来,历经二十二载,该会已成功打造了一个“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科技助力、服务农业”的展示与交流平台。大会深入推进“粤强种芯”战略,积极推广优质种子和先进种植技术,加速育种成果的转化应用,有效破解了制约农业新型生产力发展的种种难题。展示国内外各类优质新颖品种超过11万种,吸引了超过100万人次参会观众。2022年,我们创新性地推出了“1+N”省市联动办会模式,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全省农业全产业链成果的展示与推广大平台。
江门作为广东省内农业领域的佼佼者,承担着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和“菜篮子”的重要角色,积极致力于建设“江门种业大市”。在江门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少强先生的致辞中,他表达了对社会各界对江门种业发展所给予的关注与支持的感激之情,同时高度评价了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长期推动江门种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他表达了对种业公司和科技人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将论文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将优质的品种和先进的适用技术引入田间地头,以此不断推动农业产量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对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部署给予了高度响应,在优质农作物选育及推广应用的领域内,截至2024年,已自主培育出16个蔬菜和水稻品种,这些品种均通过了国家及省级的审(评)定或登记。此外,在江门地区,该所建立了200多个优质农作物生产示范区和良种繁育示范基地,这些基地的总面积超过了20万亩。推广了110多个新型品种和先进技术,累计覆盖面积超9580万亩,为社会经济带来了超过13亿元的新增效益。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兴农和技术惠农,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冯锦乾强调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该所将致力于推动江门种业创新,并加速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以此作为根本宗旨。同时,江门市农科所将致力于为江门的乡村振兴和农业的全面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并全力以赴地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实质性进展。
据相关消息,本次展览会将举行开幕式、座谈会、专业展示与交流、科普自由行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将从11月9日开始,持续至11月15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1月9日是科普自由行的参观日,此次活动由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旨在增强公众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知识的认知与理解。11月11日至15日将举行专业展示与交流日,旨在构建农技专家、种业公司及种植户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农民更科学地选择和利用种子,从而推动种业科技创新的进步与发展。
该水稻品种颗粒饱满,穗头硕大,种植此品种预计效果良好。在展示会现场,与会者们不时拍照留念,并就品种特点进行深入交流。众多参会者透露,他们计划从本次田间展示中精选部分心仪的品种,带回去进行试种。本次展会共培育并展示了472个优良品种,其涵盖水稻类45种,蔬菜类323种,鲜食玉米88种,以及花草和香料类16种,总面积达到70亩,涵盖了露天、网纱棚和温室大棚等三个不同的种植区域。该品种涵盖优质水稻丝苗米、特色蔬菜和鲜食玉米,同时还有兼具观赏性和香气的蔬菜及花草,针对这些品种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分别应用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以及“叶类蔬菜健康栽培技术”等多项先进、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旨在推动江门种业创新,丰富市民的饮食选择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并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种植户在挑选优质品种时提供参考和咨询服务。本次活动在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下举行,由江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主办,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具体承办,同时江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江门分院共同参与协办。
现场展示交流
科普自由行活动
展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