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发布《2024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呼吁——
以创新手段促进全球林业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期发布了《2024年世界森林状况》这一重要报告。报告聚焦于“推动林业领域创新,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一核心议题,详细阐述了全球森林的最新动态,涵盖了气候变化对全球森林造成的挑战与潜在威胁。报告明确提出,各国林业部门应加强技术创新、社会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以及金融创新,以推动森林的保护、恢复及其可持续利用。
全球森林面临多重挑战
全球陆地面积的31%被森林覆盖,这些森林储存了大约2960亿吨的碳,成为了众多陆地生物的家园。据报告显示,人类的行为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正在对全球森林资源以及农业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森林更容易遭受野火和病虫害的侵袭。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持续的干旱使得全球山火的强度和发生频率显著增加。据统计,每年约有3.4亿至3.7亿公顷的陆地表面遭受火灾的侵袭。进入2023年,全球山火引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约66.87亿吨。在北半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案,山火的发生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加拿大境内山火事件高达6868起,燃烧面积达到1460万公顷,这一数字是过去20年同期平均水平的五倍以上。
气候变化使得森林更容易遭受外来物种的侵袭,害虫和病原体对树木的生长构成了威胁。据报告显示,在亚洲的一些国家,松材线虫已经对本土的松林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预计到2027年,某些病虫害还可能对北美部分地区森林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目前,全球的树木产量正创下新高,每年大约有400亿立方米。展望到2050年,全球对圆木的需求预计将比2020年增长49%。2021年,全球大约有23亿人口依赖木柴、木炭等木质生物质进行烹饪和取暖,其中绝大多数人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及南亚地区。在非洲,薪柴在圆木总产量中占据了90%的比重;而在亚洲国家,这一比例则为60%。报告显示,森林的砍伐会导致区域气温升高以及水汽压差扩大,进而削弱农作物和牲畜在高温和持续干旱环境下的恢复能力,对实现提升农业生产率这一长远目标构成威胁。
森林是亿万民众获取食物、燃料、纤维、药物、木材及其他非木材森林产品的来源,同时它还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林业司司长吴志民指出,森林对于守护地球及其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持续推进造林护林计划
尽管全球森林保护领域遭遇诸多困难,但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仍明确指出,在近期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案,世界各国在森林的保护、恢复以及可持续利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正面成效。
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森林被砍伐的总量近年来有所减少。在1990至2000年间,全球每年砍伐的森林面积达到了1580万公顷;而到了2015至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至1020万公顷。具体到2021至2022年,印度尼西亚的森林砍伐量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8.4%,创下了自1990年以来的年度最低纪录。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巴西亚马孙地区的森林砍伐面积较上一年同期下降了45.7%,创下了历史新高降幅。在这一年中,亚马孙地区的9个州中,有5个州的森林砍伐面积均呈现了下降趋势。
多国森林覆盖范围不断增长。在2010至2020年间,中国、澳大利亚、印度、智利、越南、土耳其、美国、法国、意大利以及罗马尼亚跻身于全球年森林面积净增量最高的十个国家行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这一时期内年森林净增面积高达近194万公顷,位居全球首位。到2023年为止,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已上升至24.02%,这一数字使得我国在全球森林资源增长速度和人工造林规模上均位居首位,成为推动全球绿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粮农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携手推进“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的执行计划。根据“森林景观恢复全球伙伴关系”组织提供的数据,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0亿公顷的森林及景观区域,因遭受砍伐和退化而受损,却仍具备恢复的可能性。在非洲的萨赫勒地带,粮农组织携手当地超过600个村庄的十万多户人家,于非洲“绿色长城”计划中展开协作,力图大规模地修复退化土地,同时以可持续性原则来维护易受损害的生态系统。
丹尼斯·弗朗西斯,作为第七十八届联大主席,强调森林在全球民众生活与生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呼吁国际社会迅速采取行动,致力于保护这些宝贵的生态资源。屈冬玉,粮农组织总干事,指出自《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实施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距离2030年实现全球森林面积增加3%的宏伟目标,只剩下6年的时间。他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争取在2030年前取得切实成果。
五大行动助力创新型森林保护
提升林业领域的创新水平,对于应对森林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现联合国设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粮农组织在其报告中指出,通过在技术、社会、政策、制度以及金融等多个领域采取创新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森林抵御全球性挑战的能力。
报告显示,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运用,为推动森林资源保护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比如石家庄市神兴小学,无人机能够探测并锁定山火蔓延的趋势,识别出森林被砍伐和退化的状况,并且能够生成高清晰度的影像资料,从而有效提升了对于非法砍伐活动的监控力度。粮农组织主导研发了“生态系统恢复监测框架”这一平台,该平台旨在借助先进的地理空间技术,将全球、区域以及国家层面的报告流程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向各方提供恢复生态系统所需的地理空间数据、方法指导以及监测工具。
为了激发创新活力,该组织在报告内提出了五大支持举措,旨在强化对创新价值的认知,培育创新氛围;同时,加强创新技巧、能力及知识的培养,保障林业领域各方具备推动创新的实力;倡导构建具有变革性的合作关系,创造知识与技术转移的机遇,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拓展更多惠及广泛的资金支持平台;营造激励林业部门进行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报告详细阐述了18个全球范围内的实际案例,并呈现了五种创新方法的综合运用。
吴志民强调,为了达成联合国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各国需不断增加对林业领域创新的资金支持。这一举措对于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屈冬玉强调,科学的力量和创新精神是破解林业难题的核心。他指出,该报告将为粮农组织的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激励林业部门从实际出发进行创新实践。同时,报告还将支持粮农组织成员国及各方利益相关者在林业领域推行负责任、包容且必要的创新举措,旨在提升农业粮食体系的可持续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共同为世界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