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普遍的认知里,胚胎移植技术被视为一种需由专业人才实施的高级生物工程。然而,四子王旗赛诺牧业合作户中的两位普通牧民却颠覆了这一传统观念,尽管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通过细致的观察、不断的实践与深入研究,不仅精通了这项技术,还成功培育了一群大学生技术人才。在短短数年间,他们完成了从依赖自然条件放牧的传统牧民到胚胎移植领域的专家的华丽转变。
赛诺牧业作为我国肉羊育种领域的佼佼者,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实施了“政府主导、龙头企业牵头、合作社参与、牧户主体”的运营策略。凭借这一创新模式,公司积极推广先进的优质种羊胚胎移植技术,有效促进了众多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增长,实现了羊肉品质、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钱米劳和王巧红,他们是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巴音嘎查的牧民,夫妇俩曾是普通的牧民身份,年收入仅限于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成为了首批加入合作的农户。
最初,胚胎移植技术主要依靠聘请的外部专家团队。钱米劳夫妇通过近距离观察、协助操作,进而跟随专业技术人员学习,逐步掌握了冲胚、移植以及术后护理等关键技术环节。他们还从羊只健康管理、人工授精技术入手,逐步精通了腹腔镜输精、胚胎采集与移植等核心操作。在短短半年之内,这对夫妇便掌握了胚胎移植手术的独立操作技巧,成为了赛诺牧业中首批自产的“技术精英”,他们的专业技能赢得了同行业专家的一致赞誉。
王巧红,钱米劳的妻子,回忆说:“在1997年,我们刚开始合作时,我对显微镜都一窍不通,更别提胚胎移植手术了。我只能观摩专家们的操作,然后自己逐步研究。直到2000年初,我才能够熟练地操作,那时我们已掌握了这项技术,并开始向更多的新手传授。”
钱米劳夫妇与“技术新手”们探讨胚胎移植技术
凭借深厚的技能基础和高度的责任感,他们迅速被赛诺牧业选中担任胚胎移植技术的总监职位,主要负责对新入职的牧民和实习人员进行培训。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他们的学员群体不仅包括当地的牧民,还涵盖了众多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院校的专业大学生。
钱米劳表示,当初涉足胚胎移植领域时,我们对相关知识一无所知。经过约半年的努力,我们不仅自主钻研,还与专科院校的教师一同在实验室里学习,最终掌握了这项技术。随后,我们又指导了一百多名新招聘的大学生,如今畜牧人之家的牧场,体外胚胎及体外冻胚技术已经日臻成熟畜牧人之家的牧场,效果显著,授胎成功率更是高达70%以上。
过去我们养羊全靠天意,如今则是依靠技术谋生。王巧红笑着说道,在日常生活里,他们定期向周边的牧民提供免费的技术辅导,助力他们提升养殖的收益。
现今,赛诺牧业的技术队伍里,牧民师傅与大学生徒弟携手合作永川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了一种运作高效的技术传播体系。众多经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现已成长为企业的技术中坚,更有不少在全国畜牧技术竞赛中崭露头角,荣获佳绩。
赛诺牧业相关人士指出,采用“牧民与专家相结合”的模式,公司不仅减少了技术传播的费用,同时显著提升了优良品种羊的繁殖效能,促进了当地牧民的经济收入增长。截至目前,四子王旗已有超过百户牧民加入了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行列,每只母羊的平均年收益增幅超过了30%。
目前,这对夫妇不仅是赛诺牧业胚胎移植中心的技术中坚,而且他们还指导并引领众多畜牧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年轻从业者掌握了先进的繁殖技术,成为了助力当地羊肉产业升级的“技术传播者”。他们培养出的众多年轻技术人员已遍布全国各地的牧场,成为了现代繁殖技术传播的关键力量,促进了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塔娜 呼斯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