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宣布,自2015年4月20日开始,对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实施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幅度为1个百分点。为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在结构调整中的支持作用,提升对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及重大水利项目等方面的扶持,自4月20日起,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实施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额外下调1个百分点,同时将农村合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统一降至与农村信用社相同水平;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施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额外下调2个百分点;对于符合审慎经营标准,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规定标准的国有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执行低于同类型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
历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以及对股市影响
将释放超过1万亿资金
西部证券分析称认为,此次降准:
1、普降1个百分点,释放超过10000亿资金;符合预期;
自一季度经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形势最为严峻,实际增长速度预计将低于官方发布的数据,因此,为了稳定经济增长,有必要实施降准政策。
工业增长动力不足,产能利用率偏低导致价格波动能力减弱,通货膨胀的压力随之增强。为应对通缩,有必要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
地方债务高达一万亿,对市场造成了显著影响。在此关键时刻,降准措施恰如其分,有效减轻了对利率债供应的忧虑。财政部门和央行达成了共识,共同解决了这一万亿地方债务的资金问题。此次降准,其因素可能成为主要考量。
5、利率债预计无量上涨,这一波能追就追,虽然追击难度较大。
宽松政策并非目标所在,经济在微观层面基础薄弱,宏观上的宽松措施无法根治结构性问题,我们仍抱有希望,未来利率走势仍将呈现波动性。
降准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5大影响与你有关
1、降低银行理财收益率
降准举措对银行理财的可配置资产带来显著影响,将导致理财可投资资产的缩减及资产收益率的下滑,进而迫使银行理财收益率的进一步降低。回顾过往两次降准的经历,可以发现,自降准实施起3个月后,银行理财收益率便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平均每年降幅约为1%。若未来降准政策持续实施,预计在15年内,银行理财收益率的降幅也将有望达到1%。
2、增加债券需求 债券利率将下行
降准措施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产生了显著作用。在当前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的背景下,降准释放的6000亿资金在商业银行自营账户中,可能不会全部用于发放贷款,然而,这部分资金很可能会被用于购买债券,从而推动债券利率的显著降低。当前,银行理财产品中,非标资产占比不超过35%2025农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而标准化资产则占据了65%以上,其中债券类资产的比例大约为60%。市场中的债券供应量相对较少,因此银行理财产品所能购买的债券种类和相应的利率水平均会有所降低。
3、P2P理财收益长期将走低
目前,P2P理财作为一种关键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已逐渐深入到民众的财务生活中。针对央行此次的降准举措,人们不禁要问:这将对P2P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降准对从事个人信贷业务的P2P领域来说,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降准措施引入了更多流动性,并导致货币供应量上升,这或许能够减少社会融资的整体成本,并对网贷平台的收益产生一定影响,然而,收益的大幅下滑情形并不太可能发生。总体而言,尽管网贷行业的收益率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显著下滑,但从长远来看,预计收益率仍将呈现下降趋势。
4、股市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降准对股市而言是一大利好,预计次日沪深两市开盘将迎来显著上涨。然而,自2008年以来,每次降准后上证指数普遍呈现高开低走,甚至出现大幅下跌,投资者应当警惕类似追涨被套的惨剧再次发生。以今年2月4日央行发布降准信息为例,次日沪深股市竟然双双出现下跌。
5、楼市影响
购房者面对近期频发的激励措施,心中难免产生恐慌情绪。信贷政策的放宽使得购房者难以期待房价下调至合理水平。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宏伟明确指出,房价继续下跌的可能性极低。降准后,银行的资金将更加充裕,房贷政策有望进一步放宽,部分城市甚至可能将房贷利率从当前的9折降至85折,从而持续减轻购房者的经济压力。因此,若购房者持续保持观望态度,不仅可能错失购房的最佳时机,还可能面临购房成本的上升,故而选择果断入市显然更为理智。
专家解读:
经济下行压力大 稳增长政策有望加码
3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双双呈现下降趋势,这揭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内需与外需均显乏力。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显著,据预测,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可能跌破7%。对此,民生银行的首席研究员温彬在分析数据时如此表示。
章俊,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宏观经济研究主管,在接受上证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尽管他们预计一季度增速有可能降至7%,然而,目前看来,跌破7%的下行风险相当显著。
除了进出口数据之外,近期发布的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同样证实了这一观点。月初发布的经济先行指标PMI,虽然3月份有所回升至50.1%,但依旧低于往年的标准,而且一季度整体水平依旧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下;而上周公布的3月PPI数据则已连续37个月呈现同比下降趋势。
就货币政策来看,目前市场普遍预计央行将实施降息和降准。民生证券的宏观研究团队先前已明确表示,在连续降低逆回购利率等“价格”类宽松政策之后,央行即将采纳包括降准、MLF、PSL等“数量”类宽松策略。预计这一举措可能出现在4月中旬经济数据发布之时,或是25日政治局会议的前后阶段。
摩根大通中国的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他预计,央行最早在本月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并在6月份进一步降低利率25个基点。同时,朱海斌强调,今年下半年央行不太可能再次降低利率,这是因为通胀率有可能出现上升的趋势。
招商证券的谢亚轩分析指出2025农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此次降准反映出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决策层坚守的底线思维促使政策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降准措施有助于填补一季度央行外汇占款负增长导致的基础货币不足,扩大降准幅度则释放了政策更加积极的信号。展望未来,预计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内,降准可能还会发生1至2次。在分析通货膨胀趋势的基础上,预计在第二季度内,央行可能会实施一次降息措施;此举将同步伴随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宽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实现。
名词解释:存款准备金
金融机构为保障客户取款及资金清算所需,预先储备了存款准备金。此类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重,即构成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起源于中央银行体系,其中美国率先通过立法,要求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旨在确保存款的顺利支付和清算永川行政服务中心,随后其角色逐渐转变为货币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给能力,以此间接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
政策回顾
近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一览
2015年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告,决定从2015年3月1日开始降低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利率标准。具体来看,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了0.25个百分点,降至5.35%;而一年期存款利率同样下调了0.25个百分点,降至2.5%。此外,央行还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从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上调至1.3倍。
2015年2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告,决定从2015年2月5日开始,对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下调,降幅为0.5个百分点。同时,为了提升金融机构在结构调整方面的助力,加大了对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及重要水利工程建设的扶持,对那些小微企业贷款占比符合定向降准要求的城市商业银行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则额外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2014年11月21日当天,从2014年11月22日开始,我国将降低金融机构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利率以及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基准水平。金融机构将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降低了0.4个百分点,降至5.6%,同时,一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也下调了0.25个百分点,降至2.75%。此外,为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从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提升至1.2倍。相应地,对其他各档次的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进行了调整,并对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进行了适当的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