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福洪镇:杏园丰收,家庭农场带动乡村发展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在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镇的杏花社区,阿智家庭农场的杏园内,农场主张学智正对摘果的工人们叮嘱着:“摘果时务必轻柔,切勿使果实受损。”同时,他也在仔细查看果篮中排列有序的杏子,不禁感叹:“这些杏子每颗售价高达8元!”

五月,杏花社区那片覆盖万亩的杏园迎来了硕果累累的喜悦。得益于阿智家庭农场的引领,借助先进的种植技术改进,原本面临淘汰的“杏”这一传统特色产业,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川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成为了推动乡村发展的一个生动例证。近年来,四川省借助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持续提升农业经营效益,助力农民增加收入,并加速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最近,农业农村厅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这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成效。

改良技术和设备

助力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杏花社区在杏产业方面的耕耘已经持续了不短的时间,然而,由于种植户们盲目跟风引进新品种、种植缺乏统筹规划、以及部分杏树树龄偏高且管理不善等问题,杏子的产量与品质都出现了显著的下滑。

2018年7月,身处异乡经商的张学智重返故里杏花社区,创立了阿智家庭农场,并成功盘下了超过30亩的老果园。经过职业农民的培训,他掌握了土壤改良、摘心桥接等实用技术,有效解决了果树生长弱、果实品质不佳的问题,并引入了20多个优质的品种。技术升级与品种更新后,杏子的产量实现了飞跃,从原先每亩几百斤增加到3000多斤,平均每亩的经济效益也从几千元飙升至两三万元。”张学智说。

在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经过十余年的成长,广安惠民农机农艺专业合作社已经拥有了247台(套)的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烘干机等先进设备。此外,该合作社还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主动推广水稻机械化育秧和插秧、油菜机械化耕作、施肥及播种一体化技术,成功实现了粮油产业在丘陵地带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目前,合作社负责人透露,水稻机械化育秧与插秧的效率已远超传统方式,高达其20倍以上,同时,亩产量也相应提升了10%至15%。而在油菜种植方面,机械化直播的效率更是超越了传统移栽模式,高达25倍以上,亩产量更是有望提升20%以上。

近些年,我们把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成长视为强化和优化农村基本经营机制、打造现代农业经营格局的关键举措。此举旨在引领小农户转型发展家庭农场,以家庭农场为基石构建农民合作社,进而由农民合作社牵头成立联合社或成立公司,逐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进而提升农业的经营效益。在发布会上,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孟坤透露石家庄市神兴小学,四川省现有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10.8万个,成员户数高达408.3万户,家庭农场数量为25万家。进入2023年,这些家庭农场实现了710亿元的经营收入,经营土地面积超过了1500万亩,平均每家家庭农场的产值更是超过了28万元。

四川农业经营效率提升_四川省农机合作社_四川家庭农场发展成果

在自贡市荣县观山镇,有一家名为明久的水稻种植家庭农场,该农场正利用无人机技术来促进小龙虾的养殖。这一场景被四川在线的记者何海洋所记录。

多元利益联结机制

着力降本增效助农增收

五月,位于绵阳市江油市武都镇阳亭坝村的明利家庭农场,迎来了年度的农事繁忙期。他们需要确保在5月底前完成超过1000亩水稻的栽种工作。自农场成立以来已有7年,他们已逐步确立了“稻—菜—稻”和“稻—薯—稻”的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并且去年的销售额成功超过了500万元。

众多农户纷纷加入。杨维明,这位农场的管理者,在经营农场的过程中,提炼出了马铃薯垄作单垄双行、单垄单行的高产种植技术,以及水旱轮作和粮经复合等多种种植方法。这些经验有效地激励了周边超过20户农户种植马铃薯。到目前为止,种植面积已扩大至5000多亩,带来的收入接近千万元,并逐渐形成了以阳亭坝村为核心的马铃薯与水稻轮作种植区域。此外,借助季节性务工机会,吸引了周边180多户、300多名农户参与劳动,有效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的规模日渐壮大,其利益关联机制亦日益紧密。在四川地区,近年来出现了诸如“家庭农场与合作社联合,再与龙头企业及农户合作”的多种经营模式,还有“通过订单收购与分红,以及农民入股、保底收益和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绑定形式。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积极投身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推广,这一举措更是显著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关键渠道。

乐山市井研县老农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17年成立以来,专注于水稻及其他粮油作物的耕作、种植、防护、收获以及全方位托管服务。该合作社通过整合人力、科技、土地等资源,构建了以村集体为主导、合作社提供服务、农户积极参与的发展格局,从而有效提升了三者之间的收益。周建伟,合作社的负责人,向我们透露,合作社采用了机械化服务,这一举措使得每亩水稻的年均成本降低,收入增加545元,同时产量也提高了150斤。进入2023年,共有243户农户在合作社找到了工作,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也因此增加了4000元。除此之外,村集体经济组织需对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类问题进行整体规划和调适;合作社则根据服务各阶段的特点,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每亩5至50元的服务费用;至2023年,已有10个村庄的集体收入突破了5万元大关。

刘志跃站长在省农村经营管理总站介绍称,一方面,农民合作社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规模化、社会化的服务,这有助于减少他们在农机购置和人工方面的支出,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和收益;另一方面,针对小农户的需求,农民合作社提供单项、多项乃至全程的社会化生产服务,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高昂和效率低下的问题,真正推动了小农户增加产量和收入。

根据发布会公布的数据,四川省已有超过九千零二十八家农民合作社投身于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为两百二十七万多小农户提供了服务。在2023年,这些合作社的成员平均每人从合作社那里获得了超过一千二百元的直接收益,同时,家庭农场也直接促进了将近九十万人的就业机会。

四川农业经营效率提升_四川省农机合作社_四川家庭农场发展成果

在眉山市仁寿县珠嘉镇某家专业合作社的烘干房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高粱的整理工作。摄影师潘建勇用C视觉技术捕捉了这一场景。

共融共同共享

推动两大主体持续发展

2016年,南充市南部县伏虎镇贾岭岗村四家合作社携手,共同成立了南部县贾岭岗庆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该联合社专注于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等粮油作物的种植、加工与销售。到了2023年,联合社的经营收入已突破850万元,实现了280万元的盈利。

我们是一家集生产、供应、销售于一体的紧密协作的联合社,这一情况由联合社理事长贾庆刚进行了介绍。在生产领域,合作社已将流转土地的规模增至5800亩以上,同时大型农机设备数量也增至20台(套)以上;在供应环节,联合社确立了统一的采购政策和规范,并组织了多家供应商进行公开竞标,以此保障农资产品的质量,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在销售环节,联合社着力培育了伏川贡米、伏川米酒、伏川香油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并与销售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定价能力。

构建联合社是四川省推动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这两种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近些年,四川不仅在增加这两类实体数量上下了功夫,而且在提高其质量方面投入了更多精力。据发布会公布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四川已有1.4万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其中594个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在全国排名第四,省级示范社数量超过2000个。各级示范家庭农场达4万家,其中省级示范场3383家。

四川接下来需在三个关键领域发力,致力于不断促进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的整体质量稳步提高。

首先是打造产业共融体。四川省计划促进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满足现代食品产业的需求,力求在农产品深加工和副产品全面利用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同时,将扶持乡村旅游、民宿业、农产品冷链物流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发展,努力打造一批规模适中、生产集中、管理先进、效益显著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目标是到2025年,家庭农场的数量达到约30万家,经营土地面积接近2000万亩。

四川将致力于促进共同体的成长与发展。该省计划不断促进以家庭农场为核心构建农民合作社,以及由农民合作社进一步组建联合社或设立公司,以此方式持续提高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技术能力与经营成效;聚焦于这两类关键主体四川省农机合作社,四川省将持续推进高素质农民培养计划,并支持家庭农场成立联盟或行业协会等组织四川省农机合作社,以增强对家庭农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最后是构建利益共享体。四川省将不断加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把示范社作为核心,推进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能力增强项目;同时,积极研究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入股参与、保底购买、土地代管等多种生产组织模式及收益分配方法;并且,将深入对接、共同推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贷款、保险、税收、土地、电力、水资源以及相关补贴政策方面的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