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推行了10项旨在富裕农民的政策,为此投入了15.76亿元的农业补贴资金。其中,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了3.45亿元,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那些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经营的个人以及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一、山西省农业补贴最新消息:
今年山西省新实施10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据省财政部门透露,山西省近期推出了十项旨在强化农业、惠及农民、富裕农村的补贴政策。这些政策主要针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金融支持农业创新、教育扶贫工作、农业科技发展以及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域的林业生态保护等方面。为保障这些新政策的顺利执行,省财政部门已统筹调配并整合了15.76亿元新增资金。据调查,自2009年起,山西省便持续实施了长达七年的强化农业、惠及农民、富裕农村的政策措施,累计投入的资金总额已超过85亿元人民币。
山西省已发放3.45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向直接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及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提供补贴。据预计,该补贴将覆盖3.5万台(件)农机的购买,并惠及约3万户农户。
二、山西省农业补贴政策解读:
山西省在今年的政策中推出了10项旨在强农、惠农、富农的措施,其中包括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具体来说,已拨付3.3亿元资金,用于支持省、市、县各级开展相关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按照每亩15元的补助标准进行发放。
设立省级农业产业进步基金,资金规模达到一亿元,用于构建省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该基金将主要针对农业产业化领域的领军项目提供贷款担保及股权投资支持。
推动农业融资担保业务的持续发展。拨付资金达一亿元,旨在通过提升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为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新兴农业经营实体提供贷款担保及再担保服务。
全面推广金融扶贫项目。动用中央扶贫发展资金2.41亿元,于全省58个贫困县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合作金融机构据此扩大贷款额度至风险补偿金的8倍以上,并实施针对贫困农户的扶贫小额贷款“富农贷”以及针对贫困地区扶贫企业的“强农贷”。
对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实施造林奖补政策。计划投入资金总额达5.6亿元,具体分配为:中央营造林资金2.8亿元、省级资金2.1亿元,另外新增7000万元奖补资金,专门用于对吕梁山生态脆弱区23个县境内新种植的生态林进行奖励和补贴,新增造林面积达到100万亩。
增强“雨露计划”的教育扶贫资助规模。动用中央扶贫发展资金一亿七千万元,针对那些已建立档案并确认的贫困家庭中就读于高等、中等职业院校或技工学校的学子,每人每年提供两千元的生活补贴,连续资助两年;同时,对于同一年内通过考试被录取至二本B类及以上普通本科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每人一次性发放五千元补助。
对果业实施“三品”提升计划,并为此提供财政支持。具体而言山西农机新技术,划拨了2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果业在品种优化、品质提升以及品牌塑造等方面的“三品”提升工作。
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示范的扶持力度,将资金规模扩大至2000万元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并额外增加1000万元投入,专门支持30个高标准的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示范点和50个标准化农业科技创新示范点山西农机新技术,着重推广10项实用新技术及10项集成技术。
对实施枣树搭建雨棚以防止果实裂开的示范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额外投入了1000万元,专门用于对红枣主产县的此类技术示范项目进行资助,项目覆盖的种植面积达到6660亩。每亩土地可获得1500元的补助。
政府将对提升奶业质量和效率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具体而言,将划拨15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引入高品质奶牛品种,以及推广使用能够自动监测奶牛发情的项圈。
2.今年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五个方面进行了完善:
首先,强化了补贴的核心领域。将农机具的补贴种类精简至46种,着重支持那些对主要农作物全流程机械化以及丘陵和山区机械化至关重要的设备。
二是积极推动绿色机械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不仅提倡对80马力以上的轮式拖拉机、玉米收割机、薯类收割机以及深松机等敞开补贴,还进一步鼓励对免耕播种机和秸秆粉碎还田机这两类有助于绿色增产的机械设备给予同样的补贴政策。
第三,需对补贴金额进行严格把控。同时采取固定金额和按比例两种补贴方式,其中按比例补贴的上限设定为30%。
第四点是将资金分配至各个城市。各城市可在全市范围内自主调整资金分配,以避免过去县与县之间资金分配不均,导致需要再次调整的情况,从而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是,机具选择变得更为多样。已取消对区域性和全省性品目的设定,各市现在能够从46个补贴品目中自行挑选适合的机具来申请补贴。此外,还鼓励具备条件的市县将资金受理权限下放,从而为农户在办理机具核实及补贴申请过程中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