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专家进行种植技术培训。 供图
聚焦
自2020年起,我省在省科协的积极推动下,致力于科技小院的建设,逐步搭建了一个涉及多个领域和学科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为高原特色农业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新的活力。本年5月,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布了《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的批复》,正式批准设立285家科技小院,其中云南省新增设9家。截至目前,我省已建设35家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
整合资源 开展创建
宾川县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这里以生产云南地区优质的果实而闻名。自2015年末,宾川县成功引进了云南省的首家科技小院——云南宾川葡萄科技小院之后,该地区还相继设立了高原特色果蔬科技小院、柑橘科技小院以及数字水肥科技小院,这些小院专注于为特色农业产业提供科技支持和服务。
宾川县长期借助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等学府的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积极推动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投身于科技小院的建设。此举旨在构建一种“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社)”的合作模式,既能够丰富科技小院的资金来源,又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每个庭院至少聘请了一位本地的技术专家担任咨询顾问,他们负责与32个新兴经营实体建立联系,发挥出以点带面的建设与推动作用。
在推进科技小院建设的过程中,我省致力于打造政府、社会组织、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的政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隔阂,致力于为农业领域输送大量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具备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此举不仅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还显著提高了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遵循科协领导、资金配套、高校执行、教师辅导、学生常驻以及多方协助的指导原则下,云南省科协为每个科技小院设立了每年10万元、为期三年的专项资助。到目前为止,累计投入已达440万元,这一举措有效地保障了科技小院的各项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省科协的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2024年底,云南省已正式认定了56个省级科技小院。
除此之外,我省致力于将农业科研成就转化为农民实用的技术手段,大力推广科技小院“四零”服务模式。这一模式使得科技小院的技术人员能够与农村居民实现近距离交流,深入掌握他们的实际需求和面临的难题,进而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支持;科研成果一旦成熟,便迅速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民推广,确保“零时差”的快速应用;将深奥的农业技术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民众,降低他们掌握技术的门槛;同时,减轻农民获取技术的经济压力,以“零费用”的形式让科技服务惠及更广泛的农民群体。
聚焦需求 培养人才
勐海县勐遮镇的曼恩村,坐落着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这里,常年活跃着一群年轻的农民。这些农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通过实践明确了研究方向,他们把田间的知识带到田外,又将所学知识反馈应用于田间。
培养单位依托科技小院这一平台,将研究生长期派驻至农业生产的前线,不仅完成了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更着重于研究和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这种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融为一体的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教学与教育、田间与教室、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深度融合。
多年来,我省科技小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创新,将教学活动延伸至农业生产的实际场景,成功搭建起了一座连接高等学府与田间地头的桥梁。
云南永胜石榴科技小院带领学生们深入产区进行实地考察,对石榴落花落果的防治以及病虫害的治理等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新的解决途径,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今为止,这个小院已成功培育了6名研究生和16名本科生;众多毕业生纷纷选择深入基层农业科研机构,致力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的进步与发展。
古生村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大部分时间都驻扎在村里。他们不仅关注作物营养,还负责水质监测,从产业规划到农民培训,样样精通。他们不仅是科研工作者,更是创新的合作伙伴。在这里,多位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完成了从学生到新农科人才的华丽转身。
科技小院在致力于研究生教育的同时,积极培育一批具备广泛专业知识、精湛实践技能和卓越综合素质的新型农业经营领头人、种植养殖大户,以期涌现出更多具备实用技能的农业人才。
科技小院师生抵达村子后,为村庄注入了活力,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检测和监测,并指导村民进行科学种植。村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测土配方的技巧,学会了合理搭配使用,这不仅节省了成本,还保护了环境,更实现了增产增收。大理古生村的村民何利成也荣幸地被聘为科技小院的校外导师,向学生们传授农业知识。
科技服务 助推发展
在曲靖佳沃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蓝莓种植基地,蓝莓科技小院在两年的运营中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并将这些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构建了“生物、物理、化学”相结合的绿色防控体系,使蓝莓生产的防控效果达到了80%;研发的生物菌剂调酸法荣获国家专利,该方法环保且可持续,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品质……
得益于科技小院专家的悉心指导,我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以克服诸多困难,专家们引领我们逐步深入探索并完善病虫害防治技术。如今,种植户们的技术水平已经相当成熟。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大梨树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熊石林如此评价。
科技小院与地方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手。在建设过程中,我省的科技小院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石家庄市神兴小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解决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从而显著提高了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大理烟草科技小院在云南推广的生态种植技术,显著降低了示范田的肥料使用量,减少了50%,同时提升了产量,增幅达到7%,并带动了收入的增长,增幅为17%,示范田覆盖面积扩大至2.5万亩。在云南江川,山猪科技小院助力白石岩村建立了12个放养基地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每年为村民带来60万元的额外收入。此外,云南双江马铃薯科技小院的核心示范区实现了每亩产量高达3660公斤的佳绩。云南东川的小枣科技小院助力了500户农户成功进行冬枣的错峰销售,2024年的产值达到了230万元。该小院专注于我省县域的特色产业,实现了科研与实际操作的有效结合,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循环。
今年四月,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以及大理州政府共同发起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于大理古生村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该小院的设立,旨在通过“学研商”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培育一批高素质的兴农人才。该科技小院现已成功实施了一个养分智慧管控平台项目,同时为七个农业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提供了支持,并帮助二十多个科技小院将优质农产品推向网络市场。它不仅成为了“全国科技小院协作网”的活动中心,更是其重要的基地和总部。
科研工作聚焦于提升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质量与效益,致力于高原湖泊的保护治理以及流域农业的绿色发展转型项目,着力培育既精通科研又擅长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进行产品销售的农业领域新型人才……随着我们省加快科技小院的建设进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越来越多的科技小院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