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客户端于6月8日发布报道,由YMG全媒体旗下的大小新闻记者唐寿锐、通讯员王帮高、杨钰共同完成,并附有摄影作品。
6月8日,炎炎烈日,麦田飘香。位于莱州市虎头崖镇上埠村的一望无际麦田中,沉实的麦穗低垂着,随风轻轻摇曳。众多大型收割机在麦浪中穿梭,其后紧跟着的是秸秆打捆机、喷药设备和玉米播种机,辛勤劳作的麦农们汗水淋漓。
在小麦生长的这一年,初期遭遇了干旱和雨水稀少,以及低温的侵袭,导致不少麦苗遭受了冻害;然而,到了中后期,雨水变得充沛,土壤条件适宜,极大地推动了小麦的生长。无论是灌溉田还是旱地,小麦都呈现出连片成熟的景象。我们首先在这里开始收割,随后逐步转移到其他村庄。莱州市建增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陶启平这样向记者介绍道。
收成丰盛,精力充沛。上埠村那位拥有170亩小麦田的种粮大户程培强,一边从自家麦田中随手摘下一穗麦子,一边满脸喜悦地向记者展示,“瞧这麦穗,籽粒既多又圆润,若能改善灌溉条件,产量无疑还能大幅提升!”
莱州市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人指出,今年夏粮的丰收实属不易,疫情首先打乱了春季的田间管理节奏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随后病害和强烈的对流天气又构成了新的威胁,而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则有效地保障了粮食的安全。
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全市气候条件适宜,土壤湿度适中,这对小麦的灌浆和成熟极为有利。莱州各地加强了麦田后期的管理措施,有效遏制了小麦条锈病的蔓延,避免了其造成大面积的损害。得益于多年的土地整治和改良,莱州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2.2万亩,这对确保小麦的丰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莱州市沙河镇内,占地0.72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装备了土壤墒情监测设备、病虫害监测仪器以及水肥一体化自动化灌溉系统等先进设施……现代农业机械、云计算技术以及农技服务在小麦病害防控以及粮食生产保障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莱州市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杨寿光指出,今年小麦条锈病的出现时间较早,且影响范围较广,同时赤霉病的发病风险也较高。为了应对这一情况,莱州市积极调动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对小麦的“两病”即条锈病和赤霉病进行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从而成功遏制了病害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当前正值麦收的黄金时期,为确保夏收工作能够顺畅进行,莱州市积极推广低损耗收割、秸秆还田或离田、免耕播种等高效机械化技术。同时,实施“小麦机械化收割—秸秆处理—玉米套种播种”的连贯作业流程,有效预防秸秆焚烧事件莱州赶集网二手农机,确保小麦机械化收割与玉米套种播种同步进行,全力加速“三夏”生产进程。
夏收夏种期间,时间紧迫、工作量大,保证夏粮及时收割、秋粮及时播种,农机作为主力军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在麦收阶段,全市计划部署超过50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以及1.9万台玉米播种机。目前,全市有500多家农机服务组织奋战在抢收一线,共有5.5万名农机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投身于三夏的战斗中。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科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麦收期间,由于天气情况多变,我们必须以“抢”字当先,既要抓住晴好天气,也要应对阴雨天气。为此,我们在夏收的组织工作中,将积极争取时间,高效运作,科学分配机械设备。同时,我们还将为操作人员提供市场资讯、技术辅导、设备维修以及后勤支持等一系列综合农机服务莱州赶集网二手农机,确保“丰收在望”变为“丰收到手”,从而稳固了粮食安全的基石。
科技助力农业增产,政策保障生产稳定。今年,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非常规手段,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据记者调查,我市夏粮种植面积保持在140万亩,这为我们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提供了有力保障。市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春耕时节,国家正加速推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生产企业的恢复生产,迅速解决农资下乡、农机上路、农民下田等方面的难题,并迅速启动了“百天奋战,确保夏粮丰收”的行动。疫情期间,相关部门迅速颁布了《“鲁担惠农贷”风险补偿基金管理细则》,增强了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政策,并且,深入了解了异地疫情防控措施,预先准备了本地疫情防控信息,为农机跨区作业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