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钟建军 吕奇 李雯娅
麦浪翻滚,层层叠叠,犹如波涛汹涌,正值丰收季节。此刻,烟台的广阔麦田,覆盖了200万亩,正迎来收割的关键时期。麦农们抓紧时间,全力以赴,力求每一粒麦子都能安全入库。
6月11日,记者深入烟台市小麦主要种植区域莱州市的若干乡镇,穿梭于田间地头,拜访麦农,记录下麦收时节的繁忙景象和生动故事。
位于莱州沙河镇北王村,农机操作员正操控着收割机在麦田中辛勤劳作,进行麦子的收割(摄影:吕奇)。
探访:田间好“丰”景,小麦收获忙
麦收季节来临,眼前一片金黄。6月11日,莱州市沙河镇北王村的小麦田里,连绵不绝的金黄景象映入眼帘,沉实的麦穗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麦田中,麦浪翻滚,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众多大型收割机在田间疾驰往来,一排排成熟的小麦被机器卷入,收割、脱粒、秸秆还田等工序连贯进行。
王启春站在那里,目睹着饱满的麦粒从收割机的出口源源不断地流下,一粒粒地进入货车,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溢的喜悦之情。
您瞧,这些麦穗长得真是相当旺盛,每一颗都仿佛在“翘首以盼、歪着脑袋”。71岁的王启春一边拿着一束麦穗,一边笑着说道,“今年雨水不算多,我特意多浇了几次水,对它们可是没少下功夫。”
农户王启春正期待着农机前来收割成熟的小麦,他目睹着那片长势喜人的麦田,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几乎合不拢嘴(记者钟建军摄影)。
仅仅耗时一小时,王启春便完成了8亩小麦的收割工作。他提到,小麦已经经过了晾晒,无需额外晾晒,便可直接入库储存。
接着,收割队伍抵达了王丰荣的麦田,她用手指向了麦田的边界,随后收割机便开始了工作。短短一个多小时,十几亩的小麦便被收割完毕,金的麦子随即被直接运送到了她家门前,她便将麦子摊开进行晾晒。
不论是大片还是零散的麦田,昔日农民挥舞镰刀收割麦子的画面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收割小麦的景象。田间,多台收割机往来穿梭,一片片麦田相继完成了收割作业。
过去我们得手动拔除麦苗,随后改用镰刀进行收割,再到后来则是简易的收割机,而如今我们使用的是更为先进的联合收割机。谈及这些年麦收的演变,小麦种植的大户王伟东不禁感慨万分,从耕地、种植到收割,机械化程度早已大幅提升,如今农民耕作比以往轻松了许多,真可谓是“人的辛勤加上天的助力,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丰收的粮食”。
6月11日,农户在晾晒新收割的麦子(记者 吕奇 摄)
近期烟台天气晴朗,众多农民抓紧时机,积极收割小麦,他们争分夺秒,加快进度,力求将每一粒麦子安全入库。
忙碌: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午饭简单对付几口
麦收时节,喜悦的丰收景象映照在农民脸上,同时农机手们也步入了年度最繁忙的时段,日以继夜地辛勤劳作。他们从晨曦至暮色,每日仅得四至五小时睡眠,午餐也仅能于驾驶室内草草了事,全身心投入到帮助百姓抢收小麦的紧张工作中。
卜祥俊这位农机手正操控着联合收割机在麦浪中疾驰,他如此忙碌以至于无暇下车休息。每当麦收时节,他总会从遥远的东北搭乘飞机抵达莱州市,驾驶合作社的收割机助力农户们及时收割小麦。
该小组由三人临时组建,其中他担当农机驾驶,负责收割小麦;王伟东负责与种植户取得联系;任绍杰则负责驾驶货车,将收割完成的小麦运送至农户家中。
卜祥俊一上午都在忙碌,直到中午12点过后。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莱州赶集网二手农机,他坐在驾驶室内,品尝着馄饨。“只需吃上几口即可。”卜祥俊如此说道,因为麦收期间时间紧迫,用完餐后必须立即投入到收割麦子的工作中。
麦收时节,用餐也得争分夺秒。农机操作员卜祥俊在驾驶室内匆忙吃完午餐,未及稍作休息便又投入到劳作中(吕奇摄影)。
清晨6时出发,傍晚9时返程。返家后还需修理车辆,忙碌至深夜,每日睡眠仅四至五小时。卜祥俊表示,在麦收时节,他始终维持这种作息,这样的日子要持续超过20天。
卜祥俊并非唯一,众多外地农机操作者也特地来到了莱州市。其中,来自黑龙江的张勇农机手,每年都坚持前来,至今已有十数年之久。他操控的收割机每日能收割约150亩农田。
莱州市神堂建增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陶启平表示,该合作社拥有20余位农机操作人员,其中超过半数人员特地从外地前来,他们只为麦收这一时段工作,短短20多天便能赚取约八九千元。
产量:小麦亩产1100多斤,和往年差不多
莱州莱州赶集网二手农机,烟台市内小麦种植的核心区域,其小麦种植面积之广、单产和总产均位居全市之首。今年,那些规模种植的农户,他们的小麦收成情况究竟如何呢?
6月11日,航拍莱州沙河镇北王村麦收场面(记者 吕奇 摄)
在莱州市虎头崖镇的神堂村,陶启平望着那饱满的麦粒,嘴角上扬,轻声说道,他个人种植的小麦面积超过了200亩,再加上社员们的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总共超过了1000亩。他推测,今年小麦的单产有望达到1100多斤,与往年的产量相仿。
某些地块的状况并不理想,然而绝大多数地块的小麦产量却表现优异。谈及那些产量较往年有所下降的个别地块,陶启平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麦种选择和气候条件所导致的。
今年遭遇了春寒,导致部分农民所种的麦子抗寒能力不足,这多少影响了它们的产量。陶启平补充道,产量的高低还与农民所选的小麦种类密切相关,其中一些品种的成熟期相对较晚。目前,他种植的超过两百亩小麦已经收割了一半,尚有六十至七十亩尚未收割,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就能完成收割并储存入库。
陶启平不仅是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同时也是当地农机拥有量较大的农户。“从小麦的种植到收割,整个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在他的合作社中,配备了70多台套各式农机,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就有20多台,目前这些机器都已投入田间,全力进行小麦的抢收工作。
在抢收小麦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经验的陶启平指出,小麦的最佳收割时间在3至5天之内,过早或过晚收割都不适宜。过早收割会导致小麦籽粒不完整,品质下降。而收割过晚,则会影响到千粒重,同时收获时麦粒容易脱落,从而降低产量。另外,若遇到连绵不断的降雨,麦穗很容易发生发芽和霉变的现象。
谈及跨区域收割这一话题,陶启平表示,现今鲜少有人进行跨区收割作业。因为每个村庄都配备了收割机,而且不少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也纷纷购置了收割机以及耕地机等农业机械,这些设备足以满足当地麦收期间的需求。
昔日,村民需耗时一个多月来完成小麦的收割工作,而今,借助机械的力量,仅需两三天便能完成整个村庄的小麦收割,效率显著提升。陶启平指出,在当前的麦收季节,合作社的20多台收割机预计将协助农民收割超过三万亩的小麦。
高峰:15日进入收获高峰,6月下旬麦收结束
6月6日一早,莱州市虎头崖镇神堂村、招远市蚕庄镇盛家村等五个区域的小麦收割工作同步启动,标志着烟台市本年度“三夏”战役的正式展开。烟台市境内共计200万亩的小麦将逐步进入收获期。据预测,烟台市将在6月15日左右迎来麦收的高峰期,整个收获过程预计在6月下旬完成,而夏播工作则将在月底前后顺利完成。
莱州市农业局的工作人员透露,今年的夏粮种植面积已增至62.3万亩,较上年增长了6.3万亩。鉴于可能持续的阴雨天气,为确保小麦能够及时收割、烘干和晾晒,莱州地区已部署了28台套粮食烘干机组,并完成了调试工作,这些机组正准备全面启动,以满负荷状态运行,预计每日可处理粮食超过1670吨。农业部门协同全市范围内的国有粮库、粮食收储机构、供销网络以及农民合作组织等多元主体,动用各种粮食烘干设备,竭尽全力对含水量较高的麦子进行烘干和晾晒,力求降低损耗,并提升小麦的品质。
6月11日,莱州沙河镇北王村,农机操作员正操控着收割机在麦田中辛勤劳作,收获着金黄的麦穗(吕奇摄影)。
在“三夏”时节,莱州地区计划部署1300多台小麦收割机,6000余台玉米播种机,以及超过2万台拖拉机。全市175个农机服务团队正奋战在抢收一线。他们通过24小时的热线电话值班,及时解决各种难题,消除阻碍,保障农机作业的顺畅和安全,实现成熟一块地就抢收一块,播种一块地。
烟台市农业局透露,为了保障小麦的丰收成果能够安全入库,全力打赢“三夏”生产的关键战役,全市的农业农村部门在多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全市共检修了10.95万台套的农机具,对10110名机手进行了培训,发放了198张跨区作业证,并在8个区市设立了32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配备了32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全市在用的谷物烘干机有78台,单批次处理能力达到4267.5吨,同时储备了0.36万吨的玉米种子。
夏收工作正在进行之际,夏播工作亦同步进行。据烟台市农业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播种计划统计,烟台市计划种植夏播作物共计279万亩,其中包括玉米204万亩、夏花生53万亩以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万亩。烟台市各级各类机构将密切留意气象动态,指导民众抓住时机及时收割、收割后立即播种,并且强化对农业机械安全使用、麦收期间防火措施以及秸秆禁烧等方面的宣传和指导,以保障“三夏”农业生产能够快速、高质量地完成,且确保过程中无安全事故发生。
下载“齐鲁壹点”APP,或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齐鲁壹点”,全省范围内有600名记者全天候在线,期待您的新闻线索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