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至21日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粮食产量有何新趋势?

4月20日至21日,农业展望大会于京城成功举办,会上正式发布了我国编制的第12份《中国农业展望报告》(简称《报告》)。据《报告》预测,到202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望实现7.09亿吨,这一数字较2024年的7.06亿吨略有增长。展望到2034年,我国粮食产量预计将达到7.53亿吨,届时平均单产预计可达421公斤。

2025农业展望大会。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2025农业展望大会。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展望农业,我们的粮食安全吗?

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成功跨越了1.4万亿斤的里程碑,人均粮食储备量提升至500公斤。在大豆种植领域,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而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大会公布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冬小麦生长状况普遍良好,春季播种的粮油作物意向种植面积保持稳定,蔬菜种植面积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畜禽养殖产能充足,“米袋子”和“菜篮子”的稳定供应基础坚实。国内农产品消费市场回暖态势持续加强,市场价格趋于稳定并呈上升态势,市场信心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在稳定供应方面仍遭遇不少困难,未来计划持续深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农业的整体生产水平,以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

本次会议以“强化预警、稳定预期、增强信心”为核心议题农业政策调整,正式发布了《我国农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至2034年)》。据相关介绍,编制农业展望报告是发布农产品市场权威信息的基础性任务。该报告基于最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农业政策调整,预测未来趋势,并对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方面的走向作出评估,为未来农业政策的制定、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农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纳了农业展望这一做法,其中美国自1923年起便定期举办农业展望大会并公布相关报告。与此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亦推出了全球性的农业展望报告。

记者透露,自2014年起,我国农业展望大会已成功举办至第十二届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并且每年都会推出一份全新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截至目前,《报告》已囊括了20种(类)关键农产品,并对当年及未来十年的农业生产趋势进行了预测。

保障稳产,今年粮食生产开局尚好

《报告》指出,到2025年,得益于广泛推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及农民种植粮食和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持续增强,我国粮食生产将维持稳定增长的趋势。预计当年粮食种植面积将达到17.87亿亩,与去年大致相当;粮食每亩产量将进一步增加,达到397千克;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7.09亿吨,较上年增长0.4%。

水稻与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影响到14亿人口的饮食安全与质量。《报告》预测,到2025年,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预计将分别实现0.5%和0.9%的增长。

玉米不仅是一种粮食作物,还用作饲料。《报告》预测,到2025年,我国玉米的产量将略有增加,增幅大约为0.2%。

大豆、花生以及油菜籽,构成了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群体,其中大豆更是饲料原料的首选。《报告》预测,到2025年,我国大豆的产量将攀升至2117万吨。同时,油菜籽与花生的产量也将持续增长,综合来看,全年油料总产量有望达到4050万吨。

猪肉作为我国民众获取主要肉类蛋白和脂肪的途径,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目前,生猪的市场价格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那么其生产状况究竟如何呢?根据《报告》的预测,由于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有所上升以及生猪养殖效率的提升,猪肉的产量将呈现小幅上升,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750万吨。与此同时,由于养殖收益的下滑,牛肉、羊肉以及奶制品的生产领域正步入优化和调整的阶段,预计其产量将分别降低3.7%、1.5%和1.5%。然而,我国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步伐并未放缓,预计水产品的总产量将达到7442万吨。

在消费市场,《报告》预测,粮食的消耗量将持续轻微上升,禽类和水产品的消费增长势头将有所减缓,而牛肉、羊肉以及奶制品的需求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十年之后,粮食紧张程度或将缓解

随着人口结构发生变动以及食物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我国的农业生产与食物消费模式亦呈现出持续性的变化。《报告》预测,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国在粮食及关键农产品供应方面的保障能力将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全面进步,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也将显著提高。预计到2034年,粮食种植面积将维持在17.90亿亩的水平,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将保持相对稳定,而稻谷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将有所下降,大豆的种植面积则将继续呈现增长态势。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粮食的加速培育和推广,农业生产力正持续实现突破。《报告》预测,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粮食的单产水平预计将提升7.8%,增至421千克,具体到玉米和大豆,它们的单产预计将分别达到490千克和185千克。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举措的实施,以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推进,共同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持续上升,预计到2034年,粮食产量将稳定达到7.53亿吨。

在未来十年内,关于粮食消费,《报告》预测工业用粮将略有上升,而食用和饲料用粮则将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肉类消费整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具体来看,猪肉消费有所减少,禽肉消费则持续上升,而牛肉和羊肉的消费量也在逐步增加。此外,蔬菜和水果的消费量将继续小幅增长,奶制品和水产品的消费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在农产品贸易领域,《报告》预测,接下来十年,贸易格局将不断优化,进口渠道将变得更加多样化。预计到2034年,粮食的进口量将达到约1.13亿吨,其中小麦、玉米和大豆的进口量将分别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下降至410万吨、520万吨和7903万吨。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的蔬菜和水果,其出口量将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