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县‘稻鳖共生’模式成效显著,现代农业画卷徐徐铺开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央广网永修11月6日报道,通讯员胡传丰、周君花提供信息。在“稻鳖共生”这一养殖模式中,甲鱼的生长状况优于人工饲养,且产量更高,同时稻谷的种植过程也更加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11月5日,永修县云山凤凰山“稻鳖共生”种养基地,畜牧水产良种公司的负责人王传树,在展示刚捕捞上来的甲鱼时,如是说道。

金秋时分,我重返“稻鳖共生”的养殖区,眼前一排排收割完毕的稻桩似乎在述说着农民们收获的欢愉。抬头望去,那片辽阔的农田一望无际,宽阔的农机道两旁的防渗沟渠既平坦又赏心悦目,众多沟渠交错纵横,共同构成了一个既能灌溉干旱、又能排涝的全新水利系统,一幅现代农业的壮丽画卷正缓缓展开。

该县近年来,通过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致力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持续优化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助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注重发展特种水产、特色水果、绿色蔬菜和优质畜禽等产业,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集群,提升现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竞争力,同时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永修县高标准农田建设_永修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成效_稻鳖共生种养模式

王传树经过计算得出,绿色大米的稻谷产量大约为每亩400公斤永修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成效,而全生态甲鱼的产量则达到100公斤。这样的种植模式下,每亩的产值可达1.7万元,纯收益超过7500元。与过去相比,“稻鳖共生”这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不仅使得每亩的利润大幅增加,更是对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降低了面源污染,并从源头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

永修县农业局相关人士透露,该县在立新、三角等乡镇成功建立了两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以及三千亩稻虾种养基地,并在虬津镇红桥村打造了一千亩的荷天下休闲基地……同时,该县以全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工程为指导,借助“永修香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契机,全力推进“永修香米”稻米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以及八大产业工程中的优质稻订单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建设,致力于打造十万亩的优质稻订单农业,并积极引导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

农田建设标准不断提升,永修县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基础愈发稳固永修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成效,同时,村民们手中的经济来源也显著增加。“以前300元都难以租出的土地,如今每亩租金已高达500元。”谈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实际利益,永修县白槎镇塘上村的农民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永修县高标准农田建设_稻鳖共生种养模式_永修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成效

在永修,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成,昔日荒芜的土地得以重新耕种,田地管理变得更加便捷;同时,农田租金的上涨使得村民实现了增产和收入的增加。那些过去无人问津的“烧饼田”和“碟子塘”如今成了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热门选择,土地流转的效率也因此大幅提升。据调查,项目建成区域内,土地流转比例已超过98%,租金水平也从原先的每亩300至400元上升至500至600元,有效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此外,新建的高标准农田所产生的额外耕地,由村里统一进行发包和流转,所得费用全部归村集体所有,从而增强了村级的集体经济实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永修县成功打造了23.3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这些农田分布在该县下辖的149个行政村庄之中。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农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水平,还极大地推动了永修县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