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溯源监管新路子:农资单位身份证制度为何受关注?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农业执法部门承担着监管农资的重任,这不仅是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基础性任务,也是其核心职责之一。在浙江省温州市,针对农资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该市采用了“以点带面、分阶段实施”的策略,成功开辟了农资追溯监管的新途径——即农资单位的“身份证”制度。该制度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在今年3月14日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进行了报道。

为何推出“身份证”制度

近期,在农资监管领域,成效显著,然而,诸多问题亦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

农资单位的进货途径杂乱无章。个体经营户所销售的农资产品来源多样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既有连锁配送的,也有厂家直接发货的,还有从县外市场采购的,甚至还有游商游贩提供的。这些农资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确保其品质。

农资行业从业者普遍素质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农资经营者年龄在五六十岁之间,他们对于农资产品的真伪辨别能力较弱。部分经营户缺乏相关技术知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甚至不惜销售假冒伪劣的农资产品。

农资单位身份证制度_浙江农资监管_农资溯源监管新路子

实施经营台账制度面临重重困难。尽管在理论层面,这一制度看起来操作简便,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导致监管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农资监管面临诸多挑战。多数农资店铺等级不高、规模有限、分布广泛,而且经营者的进货和销售记录往往不完整。违法行为一旦被查获,涉及的金额通常不大,因此处罚力度不足以起到威慑效果。尽管政府相关部门每年都会举办各种规模的农资打假行动,但坑农害农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为了确保农资的长期有效监管,有必要克服农资产品难以追溯的难题。于是,温州决定从源头入手,引入农资企业的“身份认证”体系,并以此推动农资产品的追溯管理工作。

关键要做好“五个一”

农资单位“身份证”制度,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五个一”。

浙江农资监管_农资溯源监管新路子_农资单位身份证制度

一组身份标识。全市范围内的农资经营单位均需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进行统一编码,并为每家农资店铺赋予一个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与公民的身份证相似),例如,温州市鹿城区的编码为330301XXXX(其中33代表浙江省,03代表温州市,01代表鹿城区,XXXX则代表该农资店铺的特定编号)。在销售过程中,农资商品的价格信息由标价机生成浙江农资监管,并附上相应的农资单位身份代码,这些信息会被贴在农资包装袋上指定的区域。

设立了一套建设规范。将农资企业的身份认证制度执行标准与农资店铺的建设规范相融合,对证照、经营场所、价格标示、账目记录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定。符合标准的,经审查合格后纳入身份认证管理体系。对于整改后仍不满足条件的,将依照规定予以关闭。

该单位在执行身份证管理制度时,需同步完善农资的购销记录和销售证明等相关资料。

设立了一套管理规范。该规范涉及对农资企业实施“身份认证”的管理制度,具体包括证码的公开公示、行为准则的制定、身份代码的备案登记以及身份代码的张贴上墙等内容。县农业执法大队负责对农资单位的身份进行编码,并向社会公示,同时向市支队进行备案。这些身份代码和举报电话会被上墙展示,以便社会监督。自农资经营单位实施“身份证”制度以来,它们必须依照规定运作。农业部门将此作为日常监管的关键环节,并加强管理。此外浙江农资监管,还要求农资批发企业将身份代码纳入管理系统,实施双重监管机制。

温州已成功搭建了一个信息平台,该平台重点针对全市范围内的农资经营单位实施GPS定位,并将企业的基本信息、身份标识、店面标识、证件照片、信用评级以及执法记录等数据录入系统,从而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市的统一农资监管地理信息系统。(来源:农民日报,作者:温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