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3月24日电 题:黑龙江省的秸秆去哪儿了?
新华社记者韩宇、王建、马晓成
近年来,在黑龙江的公路上,尤其是在秋冬季和春播前夕,常常可见农田焚烧秸秆造成的烟雾弥漫,严重时甚至视线受阻,旅途仿佛变成了穿越火场的体验。然而,近两年来,黑龙江省将提升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视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措施,公路两旁的雾霾逐渐消散,浓烟难寻。那么,黑龙江省的秸秆究竟去向何方?
近六成秸秆还田保护黑土地
在去年的秋冬季节,黑龙江省的通河县启农现代农机合作社探索出了一种秸秆还田的新技术。他们首先对秸秆喷洒了一种微生物腐熟剂,接着将处理过的秸秆深埋至地下约30厘米的位置。这样经过腐熟的秸秆在地里会更容易分解,从而确保了秸秆的全量还田。
当时,我们动用了三十多台农业机械进行喷洒作业,仅用了半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四万亩土地的作业,成功将两万吨水稻秸秆回归田地,目前这四万亩土地均已进入待耕状态。合作社理事长安永全如此述说。
黑龙江省秸秆资源位居全国之首,其年产量高达1.3亿吨,其中可收集部分更是超过1亿吨。长久以来,秸秆在乡村扮演着土灶燃料的角色,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哈尔滨农机配件,秸秆在乡村的功能亦逐渐转变。农户们现在有更多样化的燃料选择,部分农民采取在田地里焚烧秸秆的方法,这无疑对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赢得蓝天保卫战的胜利,黑龙江省在近几年显著提升了秸秆的综合利用率。特别是去年,省级财政投入了高达43亿元的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制定和实施11项具体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聚焦于秸秆还田等领域。同时,黑龙江省将肥料化利用,尤其是以还田为主的利用方式,确立为秸秆处理工作的核心战略方向。
秸秆还田工作,农机设备是关键。在去年,哈尔滨市推出了一项针对农机具的累加补贴政策,将购买补贴的金额提升至了50%。黑龙江垦区为此投入了8.4亿元的资金用于农机更新,购买了大型翻转犁和秸秆粉碎还田机,同时秸秆粉碎抛撒设备的配备率已经超过了90%。
黑龙江省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设备在漫长的冬季休眠后,如今已完成了全面检修。其中,水田翻埋作业机具已经准备就绪,预计不久后即可投入使用。“待到时日,我们将开始水田的翻埋工作。”合作社的负责人赵德山介绍道,此举旨在通过秸秆还田的方式,提升黑土地的肥力水平。
李世润,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一级巡视员,指出,本年度春季计划采取玉米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水稻秸秆旋耕还田以及本田腐熟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的使用效率。至2019年年底,黑龙江省秸秆还田的总量已达到5860.2万吨,其利用率已上升至57.87%。
燃料化饲料化让秸秆变废为宝
近期,位于黑龙江省宾县永和乡的现场,农机操作员王文庆佩戴口罩,正操作农业设备。此处,叉车与巨型农机紧密协作,将已打包成圆柱形的秸秆束从田地中运送出去。
王文庆表示哈尔滨农机配件,十余台农业机械协同作业,每日可清理超过千亩田地的秸秆。目前正处于耕作准备期,及早清理秸秆,以免耽误农事。这些被移出田地的秸秆将由哈尔滨金才秸秆致密成型燃料加工有限公司进行加工处理,包括粉碎、除尘和压块等工序,最终转化为饲料原料,并运送至安徽、四川、河北等地区。
黑龙江省近年来积极推动秸秆燃料和饲料的转化利用。在绥滨县忠仁镇的新建村,去年投入了120万元资金建成了一座秸秆压块站,该站现已正式运营。每年,这座压块站能够处理并转化3000多吨的各类秸秆。
新建村党支部书记李茂发表示,该压块站能够有效解决我们村水稻秸秆的处理难题,将田间的秸秆压缩成块状燃料,从而为村民解决了取暖燃料的供应问题。
黑龙江省克山县的林涛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去年种植了大豆1.2万亩、玉米7000多亩。合作社投入了300万元购置了一套设备,目的是将秸秆压制成块状和颗粒状。这些压块不仅被用作烘干塔的燃料,还有部分可以对外销售。
黑龙江省在秸秆处理方面采取了青贮、黄贮以及直接饲喂等方式,显著提升了饲料的利用效率。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透露,到了2019年末,该省秸秆在燃料和饲料方面的应用量分别达到了1451.77万吨和791.85万吨。
原料化作为长远发展有效补充
踏入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黑龙江幸福人生态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秸秆处理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焦香味。工人们将秸秆和稻壳送入微粉设备中,加工成23至74微米的超细粉末。随后,这些粉末与部分塑料原料及融合剂混合,经过高温挤压机挤压成细长条状,再进行切割,最终制成了可降解的颗粒。
记者在公司一楼大厅观察到,各式各样的超市购物袋、食品包装袋、农用地膜、塑料筐以及儿童餐具等,均采用秸秆可降解颗粒制成,品种繁多。董事长王育钦透露,企业已成功搭建了一个年产达1万吨的生物复合原料示范工厂,并拥有3条专业的可降解颗粒生产线。这些用可降解颗粒生产的塑料制品,不仅节能环保,而且低碳环保。
以往秸秆处理困难,多数情况下只能烧掉,政府监管严格,有些农户会在夜间偷偷点燃秸秆。黑龙江省兰西县红星乡万仓玉米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刘国明表示,如今秸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找到了新的用途,因此焚烧的现象也就减少了。近两年来,刘国明把打包好的秸秆当作原材料出售给了王育钦。
以秸秆浆为原料,可用于制造纸张,亦能制作地膜、育秧盘、鸡蛋托等。在黑龙江省的秸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原本打包的秸秆正被解开,运送至生产线。经过搅拌、筛选、发酵、热磨等一系列复杂工序,最终制成蒸汽腾腾的秸秆浆。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亦能转化为有机菌肥料。
2019年,黑龙江省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3.15%,秸秆综合利用量高达8364.7万吨。根据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监测数据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从去年冬天开始,黑龙江省实施了“全域全时段全面”的禁烧政策,成功实现了全省范围内“零火点”的目标。此外,2019年黑龙江省的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了93.3%,较上一年同期提升了0.2个百分点。(唐铁富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