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突破70%,这一成就比“十三五”规划目标提前一年达成。其中,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本年度我国新增了153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累计数量已突破450个。同时,经过严格筛选,确立了27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推出了70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并发布了9个针对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宜机化培育指南。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增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以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通告》,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以及生猪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行列,确保应补尽补。同时2025 农机购置补贴,积极推动甘蔗生产的全面机械化,现已基本解决甘蔗收获过程中“无机械可用”的问题。
促进丘陵地带及贫困区域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将土地整理、机耕道修建等项目纳入《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新增重点支持领域,发布《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操作指南》,重庆、山西等地的丘陵山区省份积极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产业扶贫工程,圆满完成了全年36项既定任务,助力贫困地区农机化发展,增强农业的整体生产效能。
农业农村部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手段,强化了补贴政策的创新,推动江西等六个省份实施标准化骨架大棚补贴试点项目。同时,在全国26个省份部署了39种农机创新产品的补贴试点,并在20个省份推广植保无人飞机的规范化应用试点。优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管理与运用机制,于北京等四个省市实施购置补贴、贷款利息补贴、融资租赁承租者补助以及作业补贴的联动试点,有效提升了农民购买农机和筹集资金的能力,同时2025 农机购置补贴,补贴农机的使用效率也在不断上升。此外,实施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补助政策,圆满完成了全年1.4亿亩的任务量。同时,启动并推进了北斗应用示范的重大项目,促进了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为解决东北黑土地的战略性保护挑战,农业农村部精心组织了对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问题的细致研究,并据此编制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国家行动计划(2020-2025年)》。该计划旨在用五至六年的时间,在东北地区的适宜区域推广实施高质量的保护性耕作,目标面积达到1.4亿亩,占比力争达到70%,并探索出一条通过机械化手段有效解决东北黑土地保护问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