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
省农业农村厅印发
《2025年江西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依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进2025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编号:农办科〔2025〕10号)的规定,旨在加强公共服务的有效性,构建一支人员稳定、素质上乘的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机制和模式,广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以支持粮食及关键农产品供应的安全,结合本省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年度目标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组织的引导下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认真执行技术整合、示范推广、指导服务、人员培训等职责,全省的基层农技推广团队保持了稳定,公益性的服务功能持续增强,同时在粮油等主要作物的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科技支撑作用显著且高效。在全省范围内,共建设了超过186个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其中包括2个标杆基地和12个农业科技综合体示范展示基地。同时,推广了一系列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这些基地作为依托,举办了186场以上的年度主推技术推广活动,旨在确保主推技术的到位率能够达到95%。对全省超过三分之一的在岗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组织省级轮训以培养1000名以上的骨干人才;同时,招募大约1000名特聘农技员或动物防疫员,不断调整招募规模,并加强管理。此外,我们致力于巩固和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试点成果,深入推进重大技术的协同推广试点工作,并规范建设多个乡镇覆盖的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具体任务清单详见图附件1)。
支持方向
项目重点扶持以下几项工作:邀请专家进行技术辅导与培训;选拔特聘农技员或动物防疫员;针对项目需求,向农业科技示范户提供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以及农(兽)药、化肥、饲料等物资;依据项目需求,为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采购农(兽)药、化肥、饲料、试验设施和装备等;运用现代化推广方法,并组织展示活动;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培训;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试点;综合支持所在地区农垦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培养和农技员培训工作。
重点任务
强化科技支撑粮油单产提升
依据农业农村部的规定,全省范围内针对22个重点粮油单产提升的整县推进县,将实行“一县组建一个团队、一县定制一套策略、一县打造一个基地”的措施。各项目所在县需要指定专人负责与科技包县专家服务团进行对接,并设立一套稳定的沟通渠道,确保专家能够提供全面指导;针对县域的生产实际和产业需求,制定细致的综合技术方案(或工作手册),确保在7月底前完成并上传至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https://njtg.nercita.org.cn/user/index.shtml),以此提高技术的匹配度;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组织示范展示和观摩交流活动,迅速形成“基地—种植大户—普通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链条。
深化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持续进行机制创新试验,基于“以一为主,多元并进”和“一性三化”的农业技术普及体系改革理念,推动地方农业技术普及平台的建设,规范其运作管理,并提炼出可推广的模式;同时,引导农业科技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参与农业技术服务的全过程,并尝试由市场主体承担可衡量的公益任务,探索新型乡镇推广机制。不断推进关键技术的联合推广试点工作,针对优质稻米、蔬菜、果树、水产品、草地畜牧业和家禽等六大产业,在省域范围内实施重点技术的联合推广试点;同时,针对茶叶、油菜、彭泽鲫、中药材、马家柚和新余蜜桔等六个产业,在七个地级市范围内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技术联合推广;各产业团队细化专家小组,具体明确与市、县(区)的对接任务,稳固联合推广成果,并分别总结出一套可供推广的高效联合推广机制和模式。
加快先进技术成果示范推广
集中力量推动粮油及特色产业规模的扩大,精心挑选并推广一系列关键品种和先进技术,指导相关技术依托单位确立推广计划,与不同层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紧密合作,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培训与辅导,加速关键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展示与应用。强化技术示范推广平台建设,省级层面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综合体示范展示基地,各项目县普遍建设2个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粮食主产县和单产推进县必须建设1个相应作物基地),对基地进行规范化管理,设立统一的标识,明确年度任务和指标,并完善相关档案资料;实施“基地与示范户相结合”的辐射模式,每个基地负责培养至少10个生产大户成为示范主体(标杆基地需辐射20个以上大户),建立“基地与示范户对接、示范户带动农户”的服务体系,通过推广主要技术方案和组织观摩培训等活动,增强技术应用效果。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提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依据分级分类的标准,对全省约三分之一的在职在岗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省一级针对不同产业挑选农业技术推广的骨干力量,借助国家和省级的培训基地,统一实施至少五天的脱产业务培训。各项目县需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课堂教学、异地学习、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同时,倡导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区域内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此外,持续实施乡村振兴青年农业技术人员“培基”计划,针对定向培养的毕业生和青年农业技术人员等进行不间断的培养,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增强农技服务公益效能,推动全省80个县市区的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选拔特聘农技员及动物防疫专员;各项目县需优化岗位配置,规范作业流程,完善评价体系,以提高特聘人员的服务效率。
优化农技推广服务供给机制
强化村级联合农户服务制度,县级和乡镇级农业技术人员需各自负责至少一个行政村的指导工作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并与若干生产大户或农民技术专家建立联系,于重要农事期间进行技术培训、实地辅导和持续跟踪服务;各项目实施县务必在2025年7月31日前完成村级联合农户服务对接目录(见附件3)的编制工作。优化多元力量的协作体系,借助省级主导的技术推广任务以及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召集农业技术人员与科研院校的专家、科技特派员、受聘农技员以及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骨干共同提供技术服务;同时,激励项目县积极与科技部门建立联系,将科技特派员纳入到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之中。
提升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
引导农业技术人员、产业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服务专员等群体,利用微信视频号、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农业技术传播,同时不断加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平台及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程序的推广和使用。各地需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上及时更新工作进展、相关文件、项目相关资料等信息,并且要同步在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平台上准确填写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绩效完成数据,省农业农村厅将对这些填报信息进行定期核查和调度。
有关要求
强化组织实施
各地必须对基层农业技术普及体系的改革与建设给予充分重视,针对年度目标制定相应计划,并落实责任;加强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安排,确保多数任务在11月底前得以圆满完成;同时,要加强各环节的紧密衔接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充分利用各类科技项目和各级专家团队的优势,促进资源共享和人员协作。各项目所在县份需迅速拟定具体执行计划,并提交至相应设区市进行审核,确保在7月底之前完成资料上传,以便在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登记备案。
强化项目管理
各地需对项目管理进行规范化处理,同时与项目库的构建相协调,借助农业农村部设立的转移支付管理平台进行全过程的实时监控,以保证信息的可追踪性。依据《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的关于江西省中央财政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编号赣财农〔2024〕1号),需执行资金使用全程监管措施,坚决杜绝虚假申报、冒领以及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同时严格禁止将办公经费、差旅费、公务车辆运行费用等非推广性支出列入资金使用范围,以保障资金的安全、规范和高效运作。省级层面建立了农业技术普及服务的绩效评估体系,并采取统一调度、现场辅导、相互评审等多种手段对整个流程进行持续监督与评估,评估结果与下一财年的资金分配紧密相连。
强化总结宣传
各地需迅速归纳试点成果与经验,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创新的实践,通过实地考察、相互交流等途径传播成功经验,借助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大力进行宣传,形成重视技术应用的良好社会氛围。请各设区市在年度工作总结及各协同推广团队构建的高效协作模式总结材料于12月1日前统一提交至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处。
2025年度全省范围内针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的改革及建设项目,其具体任务内容已形成一份详尽的清单。
2.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标识制作要求
3.( )县包村联户服务对接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