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榆中县近年来紧扣“好中优”“特中特”“独一份”“错峰头”的产业特色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的知名品牌优势,坚持以产业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户为参与主体的产业发展策略,成功培育和打造了以高原夏菜为标志的冷凉型蔬菜、百合等“甘味”系列特色农产品。特别是以榆中为核心区域的“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已经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的重要基地之一。
一、背景
榆中县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东郊,该地年均气温为6.7摄氏度,年日照时长达到2666小时,年降水量为350毫米,无霜期长达180天,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类型。该县的高原夏菜主要种植区域海拔在1480至2400米之间,因海拔梯度的不同,各个蔬菜种植区的水分和热量条件存在差异,这恰好满足了不同品种高原夏菜的生长需求以及分批上市的条件。榆中县位于兰州高原,这里主要栽培的夏菜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花椰菜、西蓝花、甘蓝、青笋、芹菜、大白菜、娃娃菜以及百合等,共计超过30种。
榆中县作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示范县,同时还是兰州高原夏菜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该县蔬菜种植的面积之大,占据了兰州市蔬菜种植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对于兰州高原夏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榆中县已成功孵化各类蔬菜生产与销售合作社480家,以及超过200家的专业蔬菜经销商,并拥有44座蔬菜冷藏库,总库容达到14万吨。这些设施持续不断地将高品质的蔬菜产品输送至全国60余座城市的8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县域范围内,年外销蔬菜总量超过130万吨,其中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占比高达90%,而销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占比约为10%。共建立了113个蔬菜种植基地,其中包括6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种植园,12个省级蔬菜标准化种植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且每年推广的蔬菜绿色防控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
榆中高原的夏菜产业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育,这些培育措施包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强调独特性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二十多年来,兰州高原夏菜品牌价值持续攀升,经国家质检部门权威评定,已高达58.99亿元。该品牌不仅成功打造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还荣获了全国特色高原夏菜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此外,它还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第三批)及“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认定单位。
二、做法
(一)打好“四抓”组合拳,着力强化产业发展关键基础。
首先,重视规划制定,对区域布局进行优化。编制了《榆中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榆中县南部二阴山区冷凉型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等县级行业规划文件甘肃榆中农业信息网,明确蔬菜产业的优势产区,规划面积达60万亩。同时,构建了5个特色产业发展区,确保了种植面积的充足。
二是聚焦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加入。积极倡导榆兴农庄的“互联网+设施农业”模式以及康源公司的“集团连市场建基地带农户”模式,稳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的建设,同时加速蔬菜产业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向中东地区扩张发展的步伐。
第三,重视品种培育甘肃榆中农业信息网,优化产品构成。依照“引入部分、推广部分、储备部分”的策略,加速构建新品种示范与推广的体系。第四,关注技术创新,加固产业根基。示范与推广移动式钢架育苗棚、高寒阴湿山区蔬菜反季节种植等共46项高效实用的技术,同时制定并发布21项蔬菜的地方标准。
(二)弹好“四重”协奏曲,着力强化产业发展保障举措。
首先,重视销售环节,致力于构建畅通的物流网络。其次,主动参与全国农业博览会、绿色博览会以及甘肃特色农产品推介会等众多重要展会,旨在使高原夏菜能够有效融入广阔的市场,并积极参与大范围的流通活动。
第二点,注重品牌建设,增强市场影响力。我们以高标准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榆中县高原夏菜的名声和影响力在省内外持续扩大。
第三,进行重新组合,对行业体系进行规范化。依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导、农户带动”的方针,积极扶持农业领域的领军企业整合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并推动其联动式发展。
四是重视环境保护,致力于绿色发展的推进。对于产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问题,我们积极推广将废弃物直接回归田地、通过堆肥化处理还田等农业环保技术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已建立5个面积达5000亩的废弃物还田示范点,年处理田间废弃物量超过45万吨。
(三)走好“五新”创新路,着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引入新的监管机制,对资金投入的起点进行规范管理。成功搭建了全省首个以质量提升农业为主题的“云平台”,全县范围内的160家投入品经营企业均已全面实施电子账本管理;同时,构建了综合性的线上执法监管体系,首次实现了对投入品从源头到终点的全程跟踪监管。
新机制的实施旨在确保食品安全。高原夏菜产业全面推广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并构建了生产主体名录库进行动态监管,发放了五万份合格证。此举促进了特色农产品以“新名片”“承诺函”“身份证”的形式进入市场销售,显著提高了特色农产品的品质级别和消费者的认可度。
三是新突破,打开高端市场。在实施循环农业有机农产品示范推广项目方面下大力气,成功打造了8个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并引进了先进的有机技术对170座设施大棚进行了改造,从而新增了1700吨的绿色有机果蔬产能。依托甘肃好食材公司北京市“甘味农产品展销品鉴中心”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积极争取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计划在3至5年内,完成100个重点蔬菜种植基地的有机技术改造,并建成1万亩的高端有机蔬菜基地,以持续引领产业发展的步伐。
第四,新金融助力产业快速发展。我们紧紧抓住省市提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机会,持续增强对惠农政策的资金支持力度,截至上半年,已成功落实各类惠农政策资金总额达8700万元。此外,我们还举办了“政银企”对接会议,金融机构现场与产业联盟、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达成了框架贷款协议,有效解决了经营主体的融资困难。
五项新措施实施,有效促进了农户收入的提升。通过投入产业扶持资金,针对全县283户具备劳动能力且有意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逐一实施农业产业发展计划,从而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经济收入。力图获得恒大对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资金的捐助,总额达到3590万元,以支持全县内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领先企业及合作社等八个子项目的发展,同时,指导40多家领先企业及合作社精心制定恒大捐助项目的实施计划,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从而有效增强这些领先企业在带动建档立卡户产业发展方面的能力。
本展示案例内容由发布者或个人独立提供,仅用于学习与交流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