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已过,春节假期宣告落幕,各行各业纷纷全力以赴,迎接新年度的挑战。对养猪业而言,每年春季不仅是养殖户引进新品种、扩大养殖规模的常规时期。近期,全国范围内仔猪及种猪的价格普遍上涨,这一现象也显现出养殖户引进种猪的热情高涨。尽管防控非洲猪瘟的挑战依然存在,但养殖户们养猪的积极性似乎更高,而且他们对今年后市的行情前景持乐观态度。
为了养好猪,仅仅引进猪种是远远不够的。此外,迫切需要引进的是专业人才。春节期间,在各个行业的微信群和朋友圈中,我看到最多的内容除了拜年,就是大量的招聘广告。许多企业的负责人几乎每天都在发布招聘信息,可以说是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
近年来,畜牧兽医人才短缺的问题愈发突出,已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去年的毕业季,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备受追捧永川行政服务中心,不少媒体报道指出,部分学校的该专业毕业生每人平均可接到四份工作邀请,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现象背后的成因十分清晰,近两年来大型企业集团纷纷进行激进扩张,他们不仅争相抢占市场份额,还加紧建设养殖场,结果不仅需要生猪来充实猪栏,同时也迫切需要有人来负责饲养工作。猪源短缺与人才匮乏的问题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与此同时,猪肉价格和畜牧业工资水平也呈现出同步上涨的趋势。
去年下半年,随着猪肉价格的持续走低,加之对未来产能过剩的忧虑,众多大型企业集团减缓了建设猪场的速度。尽管对引进猪的热情有所减弱,但在人才引进方面,他们却始终保持着持续的努力。在51job、梧桐果等知名招聘平台上,牧原、正邦、新希望、正大、大北农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招聘信息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各大集团亦会设立详尽的培育方案中国畜牧人才网,以提升对杰出人才的吸引力。以正邦为例,其设有“邦未来”校园代表项目,旨在从知名学府中选拔千名学团骨干,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储备优秀领导人才。而温氏则推出了“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专注于造就未来的管理精英。新希望公司设有专门针对综合管理领域的“希”培养计划;同时,针对猪产业,公司还推出了旨在助力大学生快速在一线岗位成长的“朝阳”培养计划。
显然中国畜牧人才网,众多企业均深知,在恰当的时机购买种猪,即便价格稍高,也能顺利购得。培养一位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管理才能的养猪人才,需经历长期的过程,绝非短期内可以完成。鉴于此,春节过后,随着应届生春季招聘的展开,企业间的抢才竞争必将再次进入激烈的阶段。许多企业倾向于提前行动,以牧原集团为例,自一月份起便展开了大规模的招聘活动,并宣布旗下超过200家分公司将同步进行近千场招聘。此外,招聘的岗位种类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养猪、饲料、兽医等直接相关的职位,还涵盖了财务、法务、销售等辅助性岗位,甚至还有电力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电商运营等看似与养猪无关的职位。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高端的职业规划以及富有创意的薪酬,这些做法主要还是大型企业集团在招聘中采用的。随着养猪行业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明显,不同规模企业在招聘策略上显现出显著差异。不少小型企业能制作出招聘的h5页面就已相当不易,多数人只是简单罗列需求,直截了当地说明要求,例如:急需寻找一对熟练的产房工人,工作地点位于广东惠州,联系电话为xxx。对于众多中小养殖场来说,维持生存是最重要的任务,他们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为员工描绘未来,只要你能胜任工作,我愿意支付报酬,这就足够了。
另一方面,猪场一线的工作对新入职的从业者构成了严峻的考验。牧原在招聘公告中特别指出,将设立一个针对退役军人的招聘专场。这并不仅仅是为了企业履行拥军职责。在养猪行业,退役军人实际上一直备受青睐。例如,一位来自广东的猪场老板曾向笔者分享,退伍军人养猪具备多方面优势:他们能吃苦、耐得住孤独,而且执行力出众。他坚信当前养猪的头等大事是防控非洲猪瘟,而进入当前阶段,防控技术实际上已相当完善,竞争的核心在于执行力度。部分自诩为“聪明”的专业人士,常常高估自己的理解,未能将猪场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完全执行,结果反而可能给猪场带来百分之百的隐患。
养猪业的未来将趋向智能化和现代化,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长。然而,养猪业始终与实际紧密相连,务实精神始终是养好猪的关键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