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县长沟镇洋湖农场:小麦返青期 农技员施肥作业忙,助力春耕化肥减量增效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泗县现代农机产业园_小麦春季施肥技术_安徽省化肥减量增效行动

图中可见,农业技术人员正操控农业机械,对优质小麦实施统一的叶面施肥和调节处理,这一操作有助于小麦缓苗生长,促进春季分蘖,从而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双丰收。该图片由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提供。

近期,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长沟镇的洋湖农场,小麦正处于返青阶段,广阔的农田被嫩绿的春意覆盖。在春季田间管理现场会上,泗县洋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施肥操作的展示,现场气氛热烈泗县现代农机产业园,忙碌非凡。

为加速推进化肥使用量减少和效率提升泗县现代农机产业园,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强化农业、增强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战略,筑牢粮食安全的基础,自今年春季起,泗县紧扣“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的既定目标,融合“精细化管理、调整种植结构、改进施肥技术、替代传统肥料、加强管理措施”这五大策略,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等五大专项行动,有效推动了化肥减量工作的创新发展,助力春季农业生产。

在现代农业中,种植作物主要依赖科技进步和机械化手段,我所使用的肥料则是泗县中化化肥MAP服务中心特别定制的。泗县农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马小河这样说道,他负责的草沟镇大梁村有1000亩土地,专门种植小麦和青储玉米,目前他正使用小麦深施追肥机对小麦进行返青肥的追施工作。

泗县紧扣“早”字,积极抢占先机。依据《安徽省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2025年)》的相关要求,结合春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该县提出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建议,并研制发布了2023年主要作物的施肥配方,以此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确保春耕春管工作顺利进行。截至二月末,全县储备了1.2万吨配方肥料,其中小麦专用的追肥超过5000吨,新型肥料则超过1000吨,同时已对12万亩小麦进行了返青肥的追施。

春节过后不久,泗县的农业技术人员便提前抵达黑塔镇,对种植大户宋之鹏的农田进行了实地指导,关注追肥和田间管理工作。宋大哥的小麦生长状况良好,一、二类苗的数量较多,因此无需施用返青肥。麻建东站长,泗县土肥站的负责人,建议重点施用拔节肥,这样既能节约肥料,又能减少劳动强度。

近日,泗县加大了对指导和服务的投入,强化了培训的力度。全县范围内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各级农业技术人员超1000人次,迅速投入到技术指导和服务的岗位。他们深入农村,走进农户,来到田间地头,对肥料和水的管理进行现场指导。同时,他们细致地观察苗情、土壤湿度、病虫害状况以及灾害情况。自二月起,全县积极增强培训投入,已成功举办了包括全县春季农田管理会议、泗县绿色种植与养殖循环农业项目推进及培训活动、小麦机械化施肥现场演示会、小麦“三新”技术集成展示会以及多个乡镇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在内的25场会议。此外,对超过200名农业技术人员、1200户科技示范农户以及500余次种养大户进行了培训,并派发了2万份技术资料。

为切实构建化肥减量增效的“三新”升级示范,泗县着力推进“三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聚焦养分全面管理,合理安排底肥和追肥的配套使用,特别加大了对小麦专用追肥的推广力度,并同步积极引入新型微量元素肥料、缓释肥料、有机水溶肥料、增效肥料以及其他具有特殊功能的肥料。截至目前,已成功实施三项新型肥料试验项目,对十五项小麦试验肥水管理进行了强化,并持续推动十点五万亩肥料应用示范区的建设工作。与此同时,泗县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取得进展,本春引进了十五台小麦深施追肥机械、三十台高效喷肥无人机以及二十台自走式叶面喷肥机,有效提高了机械施肥的效率,服务面积已超过五十万亩。

我们严格依照县农业农村局公布的配方,正努力筹备小麦专用追肥和春播作物的配方肥料,并且积极推广有机肥料、生物菌剂、各种水溶性肥料以及新型微量元素肥料,为春季田间管理和播种工作准备了多种类别的“营养套餐”。泗县富特来农资销售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孙惠昕表示,该公司作为泗县的合作单位,近年来始终专注于粮食作物配方肥料的销售业务。

在泗县,众多企业如同富特来一般崭露头角。该县致力于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大力推动农业企业与各类企业的对接,将肥料制造商、农机生产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紧密联系起来。县里引导企业生产配方肥料,研发新型配套机械,并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和展示作用,同时提升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统一配供、统一施用、统一管理方面的服务效率。目前已有5家配方肥生产企业、2家农机研发生产企业、1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其中,同时设立了10个新型经营主体试验示范基地。泗县正努力完善合作体系,增强与科研机构及社会高科技服务企业的沟通,已与安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和安徽壹号圈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等科技实体建立了合作关系,借助它们的尖端技术来推进成果的深入应用。此举旨在实现政府、企业、科研和教育资源的紧密结合,构建一种互补互利的服务体系,共同促进化肥减量与效率提升,确保这一工作扎实落地,并实现各方的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