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晒成绩单:经济指标增长,十个‘千方百计’推进发展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又到了晒“成绩单”时候。

据初步预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300亿元,增速为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161.76亿元,增长率为4.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为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2%,整体经济运行维持在合理水平。1月13日,在宿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市长王启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相关数据。

宿州市在2023年,竭尽全力加强产业基础,全力以赴集中资源推动项目发展,努力拓展招商引资成效,不断丰富服务种类,着力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增强生态基础,积极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推动社会事业繁荣——报告通过十个“千方百计”全面总结了宿州市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增长、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方面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2023的成绩亮点也扑面而来:

成功跻身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名录,实现零的突破,共有四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两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五家企业六度荣登全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同时,皖北地区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82.9万千瓦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新能源发电量累计达55.4亿千瓦时,位居全省第四。成功打造了省内首个直通上海的、采用双路由架构的网络系统,并且荣幸地被选为省内的三大智算中心之一。

331项关键项目正在迅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额高达403.5亿元。该市荣获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的称号,同时还是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肉牛饲养量高达26万头,生猪出栏量达450万头,肉蛋奶总产量为99.5万吨,这些数据均位居全省之最。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增长了5%,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数量达到350家,位居全省首位。预制菜产业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预制菜企业有122家,产业规模达到131.2亿元,在全省独占鳌头,并荣获中国预制菜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的称号。

宿州2023年经济数据_泗县现代农机产业园_宿州市绿色产业发展

在宿州与淮北相邻的跨界林区,实施了联合林长制,这一举措使得萧县林业发展中心荣获了安徽省唯一一个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的称号。

新增了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获得了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质,实现了“零突破”,并且12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也获得了批准。共有887家企业被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同比增长了99.3%。新设立的经营主体数量达到11.2万户,位居全省第三,总数量达到66.3万户,全省排名第四。安徽自贸试验区宿州联动创新区的建设正在加快进行。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亩均论英雄”改革服务联盟。

2024年,宿州市怎么干?

新年来临之际,宿州确立了“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致力于实现“追赶苏北、领先皖北”的宏伟蓝图。为此,该市以创建“三基地”、打造“三节点”、加固“两支撑”为核心举措,致力于构建“一城两区三基地”的发展格局,力争跻身全国百强市行列,全力推进现代化新宿州的建设。

报告明确了2024年宿州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主要预期指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约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增长约5.5%;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约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约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将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保持一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将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将持续优化,节能减排任务将按年度计划完成,且主要经济指标动态表现将位于全省领先地位。

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全力紧抓项目实施,全力扩大内需规模,全力加强对外开放,全力深化体制改革,全力提升发展能级泗县现代农机产业园,全力促进经济振兴,全力增进民生福祉,全力防范风险,全力奉献力量——“十个全力”的指引下,宿州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亮点纷呈。

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坚定地实施工业强市和产业兴市的战略,持续推进“5512”产业计划,并致力于加速新型生产力的培育与成长。

宿州2023年经济数据_泗县现代农机产业园_宿州市绿色产业发展

着力提升制造业集群规模与实力,成功引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的增长,制造业投资在总投资中的占比超过25%。积极开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的高质量发展计划,推动各县域形成以“一县一业”为核心的支柱产业。埇桥区致力于发展高端制造和绿色智能家居,打造大型产业集群;砀山县积极推动绿色食品、医疗器械等产业形成规模;萧县促进功能性新材料、精密化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集群化发展;灵璧县着力建设百亿级轴承产业集聚基地;泗县打造汽车零部件(农机装备)和光伏制造产业集群;宿州经开区致力于扩大和提升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宿马现代产业园区推进绿色造纸产业集群建设;市高新区打造算力产业集群。

在项目层面,将增加投资于上一项目视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强化其转化效率、开工进度、完工率和纳入统计的比率。

全面推行项目分层次、分级别调度及季度评审等制度,推进超过1000个亿元级重点项目的实施。加速推进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钛创新能源项目、泗县莱卡织造项目、埇桥区远景风电项目等重大工程的建设,推动钱营孜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泗县泉为绿能二期工程等项目的完工并投入运营,同时开展一批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努力吸引省外资金超过千亿规模,并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实现倍增。

在打造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我们致力于实现“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强调城市与产业相互促进、产业与城市共同繁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一个既让人近处感到愉悦、又使远方之人向往的宜居宜业的城市。

全面贯彻“大宿城”的发展规划泗县现代农机产业园,积极推进主城区的关键工程项目共207项,年度投入资金高达301.8亿元。同时,积极推进38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并新建或改扩建24所公办幼儿园以及31所中小学。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四个县共开展了四大类102项重点工程,年度总投资高达178.5亿元。这些工程包括合新高铁泗县段、宿灵泗输变电、萧县奥特莱斯以及灵璧县新型产业基地等,旨在推动这些项目的建设。同时,还促进了新砀山中学、萧县凤城医院、泗县中心养老院等设施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此外,还积极支持泗县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并推进了10个样本小城镇的建设工作。

在“三农”领域,我们持续开展“六大行动”,全方位推动“五个振兴”,助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全力推进“吨半田”建设项目,打造37.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坚定阻止耕地向非农用途转变,有效防止耕地转为非粮食作物种植,努力建设国家和省级的优质种子繁育基地。同时,开展“秸秆变肉”项目及百万头肉牛养殖计划,肉牛饲养量达到29.5万头,出栏量达12.8万头,确保生猪及其他畜禽生产的稳定。新增产值超过10亿元的领军企业两家,产值超过30亿元的工业园区一家,省级长三角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数量超过五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增加至360家,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产品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年销售额达到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