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得知,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厅依据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同发布的文件指导2025年农机补贴新政策,结合全区实际情况,针对基层反映的问题2025年农机补贴新政策,对相关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为此,该厅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厅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加力推进2025年农牧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通知》(内农牧机发〔2025〕188号),该通知于3月31日正式印发。该政策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继续扩大补贴范围
去年公布的15种报废机具种类之外,国家新增了水稻抛秧机、田间作业监测终端等6类设备,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自行确定的犁、中耕机等6类设备,这些都被纳入了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的范畴。这样一来,内蒙古自治区的报废机具种类总数已经上升至27种。
稳步提高补贴标准
对报废的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播种机以及水稻抛秧机进行更新,购买相同类型的设备,报废补贴将提升至原额度的50%,涵盖21个不同等级,最高补贴金额可达三万元。在此基础上,对于报废的农用北斗辅助驾驶系统、田间作业监测终端和植保无人机,补贴标准也将相应提升50%。
持续拓展回收网点
构建创新的农业机械报废回收及拆解体系,实施回收与拆解流程的分离,迅速公布农机报废回收及拆解企业的名单,并倡导在各乡镇设立专门的老旧农机回收站点。至今,新增了12家回收拆解企业,总数已增至74家,实现了盟市范围内的全覆盖。
缩短补贴申领周期
构建“同步申请、同步处理、同步拆解、同步结算”的工作流程;将设备核查时间从13个工作日减少至7个工作日,将补贴申请审核时间从2个工作日调整为即时受理,力求实现农牧民报废补贴申请的“一次跑完”即可办结。
明确资金兑付时限
设立逐时执行与资金结算制度,提升结算速度,各财政机构在接到补贴申请后,需在15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报废更新补贴条件的受益者进行资金发放。此外,以盟市为单元,每月确定资金发放比例,确保在年底前实现补贴资金的全面兑付,目标为100%。
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
倡导实施“属地化报废、异地化拆解、属地化注销”的综合监管模式,便于民众方便快捷地完成报废手续,并迅速获得相关利益。严格监控设备回收、设备核实、报废拆解、资金结算等核心步骤,坚决打击数据造假、夸大报废规模等骗取补贴的行为,以保障行业的良性发展。
截至目前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4月20日之前,内蒙古自治区共提交了报废农业机械的申请,涉及13744台设备。这些申请动用了5863万元的资金,惠及了9105户家庭。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增长了55倍,资金增长了28倍,受益户数增长了39倍,这些数据均超过了2019年至2024年的总和。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刘燕杰 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