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政府全力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高区,意义重大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近期,湖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襄阳打造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相关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该文件从六个维度提出了22项具体举措,承诺每年投入资金不低于10亿元,全力助推襄阳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强调,通过推动襄阳设立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一举措旨在示范和引领湖北省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结合,为湖北省加速迈向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的“鱼米之乡”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系列措施推动创建国家农高区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属于农业科技园区中的高级类型,设立国家农高区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助力我国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长江商报记者观察到,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九个地区着手规划并建设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然而,作为富饶的鱼米之乡,湖北地区尚未进行此类布局。

农业 发展 政策支持_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襄阳国家农高区创建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

襄阳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核心区域,享有“南船北马”和“七省通衢”的美誉,是一座重要的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石家庄市神兴小学,同时也是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承载地。襄阳地区的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水稻等超过500种,该地已成功打造了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加工园区及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此外,襄阳还拥有5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领军企业、95家省级企业以及279家市级企业,这些企业在全省范围内均占据领先地位。凭借这些优势,襄阳在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方面具有显著的自然条件。

实际上,自2018年12月起,襄阳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被纳入第八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名单,且其条件完全符合国家农高区的设立标准。基于此,襄阳于2022年正式开启了国家农高区的创建进程,并在2023年组建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襄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目前各项创建工作正有序进行。

2024年9月,襄阳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又颁布了《关于支持襄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该《措施》从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提升资源要素的服务水平、增强财政金融的扶持力度、完善工作机制的保障措施等四个维度,共提出了12项具体的支持措施。

《措施》强调需强化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致力于打造高标准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并对当年新获认定的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实施一次性资金奖励,分别给予1000万元、500万元和300万元。

在推动创新主体成长的过程中,《措施》针对襄阳农高区内那些首次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以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设立了50万元和20万元的单次奖励。

此外,为了助力农业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对于在襄来襄负责执行国家级重要科技任务以及湖北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科研集体,我们将提供与上级资助资金相等的配套资金支持农业 发展 政策支持,具体金额分别限定在2000万元和1000万元以内。

年均10亿资金支持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襄阳国家农高区创建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_农业 发展 政策支持

为助力襄阳打造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推动创建进程,今年6月底,湖北省政府正式颁布了本《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旨在将襄阳农高区打造成为辐射中西部、服务全国的农业新型生产力核心发源地,以及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中心、人才集聚区和产业高地。

《意见》提出了22项具体扶持措施,涵盖了迅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加速培育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迅速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迅速构建农业交流合作与开放的平台、迅速打造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迅速完善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等六大领域,并在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意见》着重指出,要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根基,迅速提升农业的先进生产力,实现现代种业的跨越式发展,加速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成长,壮大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探索实施绿色高效的种养模式,以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领域,需加强创新主体的引进与培育农业 发展 政策支持,搭建高水平的科创平台,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对于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提供50万元的奖励。对那些在襄阳农高区实现先进技术成果购买、转化及产业化的企业及其成果完成单位,将根据其上一年度的技术交易额,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比例分别为8%和2%。

在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中,我们积极推动楚商返乡及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荆楚返乡创业园”和“荆楚返乡特色街区”提供每项60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我们激励高层次人才携带科研成果创办或领办科技企业,并对成功创办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

此外,在强化政策扶持体系的过程中,强调了需增强资金投入、金融服务、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具体而言,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省级相关部门计划每年整合的资金规模不低于10亿元,并通过项目建设的途径,对园区的建设、产业的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撑。这预示着,在2030年之前,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将投入不少于六十亿的资金,致力于全力推动襄阳打造成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