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工作中,农机安全监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责任在于保障农机生产的安全。过去,由于农机操作人员众多且分布广泛,农机监理机构在执行农机登记年检和操作人员驾驶证的考核与发放任务上,便已耗费了大量精力。至于农机违章整治、事故处理以及报废更新补贴等任务,对于人员配置有限的基层农机监理机构来说,更是压力山大,使他们疲于应对。机构改革的步伐日益临近,省级及其下属的基层农机监理机构或许将面临等级变动、编制减少以及人员调整等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全面细致的工作规划显得不再适宜。因此,各地农机监理机构应聚焦于最为关键的任务,以确保农机监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地持续进步。
加强监理服务,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
农机部门的一员,农机监理机构理应将更多的关注投入到助力农业生产者实现规模化和提升实力上,为他们拓宽生产领域提供便捷服务:需对合作社成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监管及维护保养技术的培训,优先安排集中式培训;需集中办理年度检验和注册登记手续,可提供就近甚至上门服务;需对农业生产者可能遭遇的风险进行预测、预警和防范,引导他们加入互助保险,构建风险共担机制;需针对农业生产者可能遇到的难题,如资金筹集、机耕道路不足、设备维修、人才短缺等,竭尽全力优先解决。
以湖北省为例,该省近年来在此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天门、荆州、荆门、襄阳、孝感等地区,农机监理机构主动参与并支持了数万亩流转和托管的农机合作社。具体措施包括:提供上门农机监理服务;鼓励合作社为其大棚等固定设施投保;在黄冈市,更是积极参与农机部门与邮储银行的合作,开展“农机贷”试点项目等。
积极参与并实施好各类农机补贴
在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过程中,农机监理机构主要负责对补贴的农机具进行注册和管理,同时开展新农机操作手的培训;而在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环节,其主要职责是对报废回收点进行监管,并对报废机具的销毁过程进行监督;至于农机深松作业补贴,农机监理机构则主要负责作业监测设备的安装工作。农机监理部门在各类农机补贴项目中参与程度不一,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并就此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探索现有补贴手段的潜在价值。
农机监理部门理应主动投身于诸如“农业机械化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化带来的社会整体效益”以及“农机各项补贴的实际效果”等领域的课题研究,以此为基础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增强农机监理的权威性,并为争取更多的农机补贴创造有利条件。2017年,湖北省农机局对“农机化如何助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开展了初步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农机化水平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农民的平均收入便会增长270.27元。然而,关于这270.27元中,农机化具体贡献了多少,研究并未进行详细论证。若能对这些议题进行连贯且深入的探讨,将对农机监理单位在争取“农机燃油补贴”以及其他补助计划方面提供显著助力。
强化农机质量管理
农业生产者对农机产品的质量始终关注有加。若农机部门缺席,工业界与质检机构便足以负责农机产品质量的监管。农机部门既然已涉足这一领域,便应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力求突破他人难以达到的高度,力求做得更加出色。农机监理机构在办理上牌、发放证件、进行机具年度检查以及推广互助保险等环节中,与农机操作者保持着紧密的沟通,完全有能力依托农机手协会等团体,搭建起一条专门用于农机质量信息反馈和质量问题投诉处理的通道,以此加强和优化当前的农机质量管理流程。
对于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主体而言,向他们推荐性能优良且实用的农业机械,确保农机市场的产品质量,成为农机管理部门的首要职责。农机监理部门能够依据操作者的反馈以及年度检验的记录农机监理网,全面了解各类农业机械的质量状况。具备条件的省级农机监理机构会发布年度农机检验质量报告农机监理网,其中会列出那些质量上乘、投诉率低、使用寿命长且适合本省使用的企业品牌及其产品,并将这些信息推荐给本省的农业种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