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如化肥和农药在粮食生产中占据关键成本,这对种植粮食的农民直接利益产生重大影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需建立健全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的应对策略。
当前正值春季耕作准备阶段,记者深入我国粮食主产区江西的乡村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近两年来,受部分农业投入品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种植粮食的成本不断上升。面对这一情况,在中央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政策扶持下,江西的农民们正积极尝试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调整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等措施,以降低生产成本,这些做法为提升粮食种植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3月16日,南昌市安义县鼎湖镇的绿能现代化农业示范园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秧田的施肥作业。新华社记者周密拍摄。
地方积极应对农资价格高位运行
近年以来,复合肥的价格显著上升,记得前年的价格是每吨1900元,而今年我所订购的200吨复合肥,其价格已经上涨至每吨3400元。邹情伟,抚州市东乡区小璜镇的一位种粮大户,一边掰着手指头,一边向记者细数了一笔账目。他负责耕种的6000亩土地主要用于种植水稻,然而,化肥和农药等农资价格的上涨,使得种粮的利润空间受到了压缩。他特别提到了复合肥这一项,2021年每亩每季的成本平均为110元,而如今这一数字已飙升至160元。
正值春季农耕筹备期,记者在江西众多粮食主产区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众多乡村已着手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为早稻播种做好准备。众多种植大户、农资销售商以及农业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尽管今年农资价格较去年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
一辆货车正在运送江西玉春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绿色肥料,这一过程被记者崔璐记录了下来。
朱业斌,万载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的负责人,提及2020年时,含氮量为46%的尿素每吨售价为2000元,而今年其价格已升至每吨3200元。同时,钾肥的价格也在持续攀升,进口的白钾价格通常为每吨3300元,但今年却飙升至每吨5000元。万载县村淘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常垂明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不仅化肥价格看涨,农药的费用也在攀升。特别是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草甘膦,去年其价格一度飙升,最高点时每吨接近三万元。目前虽然尚未进入用药高峰期,价格有所下降,但每吨仍在1.8万元左右,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2021年的每吨1.4万元。丰城市的一位种粮大户夏文平指出,随着未来用药需求的增加,预计草甘膦的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高安市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漆文龙指出,近期农资费用及劳动力成本显著攀升,导致平均每亩每季的种粮成本上升了200元以上,而且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得种植风险进一步加大。
为应对农资价格上涨,江西省有关部门出台了措施积极应对。
春节过后,江西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迅速召开了一场关于农资保障供应的专题会议,同时下发了相关文件,对全省供销系统在春耕期间如何确保农资供应进行了详细规划。此外,他们还设立了农资价格每半月一次的调度机制,并向公众公布了93家系统内承担重点农资保障供应的企业名单。
江西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在采购环节,与上游化肥生产企业构建了稳固的长期伙伴关系,增强了对工厂的直接采购和运输能力,以此减少流通环节,保障了货源的稳定供应。在储备环节,严格执行了淡季化肥储备政策,按时完成了供销社系统内承担的50.4万吨储备肥料任务,并迅速投放市场。在销售环节。秉持保本微利原则,让利于农民,将化肥的进销差率严格限制在8%以下。在服务层面,与相关部门协作,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测土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农机作业等农业服务,实施延长肥料购买还款期限、送货上门至农户家中、降低农业技术服务费用等多项措施,以降低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成本。
多因素影响农资价格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在过去的两年中,农业物资的价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的波动,使得化肥等农业物资的进口成本上升。此外,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运输成本的不断增长,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上涨是造成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江西展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注于化肥的生产,其日产量能够达到800吨。据公司总经理高昕透露,煤炭和天然气是化肥制造的关键能源。这些能源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推动氮、磷、钾等原材料的价格攀升。同时,燃油价格的上涨也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化肥的价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手中,每一个环节的成本都在增加,这正是化肥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高昕表示。
国际局势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口商品的价格产生了影响,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农资价格的上升。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钾肥消费国和进口国之一,对钾肥的依赖程度较高,国内钾肥的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显著。据业内专家分析,由于国际市场上钾肥出口量减少,钾肥在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供应紧张的状况,其价格预计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万载县的农资经销商王洪清指出,农药中不少源自海外进口,诸如草甘膦、草铵膦等,我们只能无奈地承受价格上涨的压力。
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一些生产企业不敢达到最大生产量,这进而影响了产能的释放。高昕向记者透露,对于这些生产企业来说,下游订单的价格已经预先确定,若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那么这部分额外成本就得由企业自己承担。这种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使得部分化肥企业不敢全力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场上化肥的产能释放。
降种粮成本有“实招”
农业投入品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粮食收入。目前,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这一现象无疑加剧了种粮利润的微薄。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央及地方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协调解决农资供应、价格稳定、运输和销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及相关机构近期发布通告,强调要有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中化肥供应和价格稳定的提升,确保国家粮食供应安全。通知对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涵盖了稳定化肥生产与要素供应、提升化肥流通效率、稳妥推进储备与进出口调节、规范化肥市场生产经营秩序、以及提高肥料施用水平等多个方面。同时,通知强调各地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增强统筹协调能力,深入分析本地区春耕化肥市场的供需状况与价格走势农资价格查询,积极协调解决化肥生产、运输、储备、销售、使用等环节所面临的问题。
多地农民也探索多种方式,努力降低成本、提升种粮效益。
近期,常垂明及其团队在基地积极从事土壤样本的搜集与检验工作,同时,他们依据检验结果和作物对肥料的特殊需求,从土壤检测出发,着手实施配方施肥策略,旨在减少化肥的开支。他们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目前生产的肥料每吨售价大约为3700元,这种肥料能够替代市售含氮磷钾48%的复合肥,使用它每吨可节省成本大约800元左右。
多位受访者强调,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广泛推行土壤检测配比施肥,加强施肥状况的调研、营养状况的评估以及田间实验等基础工作,同时推动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种植绿肥、实施秸秆还田、采用生物固氮等多种替代化肥的方法,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施肥的专业性和集中化程度,以及肥料的利用效率,还能降低不合理的养分投入和农业化肥的使用总量。
此外,也可以通过有机肥代替一部分化肥来降低成本。江西玉春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袁南根表示,该公司的有机肥原料主要取自于本地的畜禽养殖以及食品加工的废弃物,其价格保持稳定。此外农资价格查询,这种有机肥能够替代化肥的30%,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化肥价格上涨对种植成本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改善土壤酸化状况,提升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品质。公司提供直接到农户家的施肥服务,此举降低了中间环节的费用,同时为农民朋友们带来了更加细致和方便的服务体验。
转变以往单一的水稻种植方式,采取稻虾、稻鱼等多元化种植模式,已成为不少农民降低种粮成本的策略之一。在万载县双桥镇龙田村,有位种植大户周德文,他从事稻虾养殖已有5年光景。周德文向记者透露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稻虾养殖不仅能有效提升种粮的经济效益,而且每年可以收获两次,其收益远超仅种植水稻的模式。在水稻产量这一方面,稻虾共养模式相较于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其产量略低,然而,两者间的利润差距并不明显。与此同时,虾类的收益却十分可观,每亩地能带来上千元的纯利润,这一收入显著减轻了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产生的压力。周德文如是说。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正在积极尝试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机械化防治病虫害等全面机械化种植技术,从而有效减少了水稻种植的费用。邹情伟在抚州市东乡区的合作社里,不仅配备了两条先进的工厂化育秧生产线,而且拥有各类农业机械超过五十台。这些设备不仅能够满足其自身承包的超过六千亩土地的种植需求,还能为周边的农户提供育秧、植保以及粮食收购等一系列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仅工厂化育秧这一环节,就能帮助每亩土地降低成本高达十五元。推广全面机械化不仅有助于减少人力成本,还能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进而提高种植粮食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