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成为全球人民共同面临的紧迫课题和严重考验。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聚集的大陆,在应对和缓解气候变化的合作中实施了众多对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中国与非洲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持续深化协调与协作,显著增强了非洲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
共同应对气候变暖问题,关乎着人类的命运。在本年11月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将选址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海滨城市召开,相关的筹备工作目前正按部就班地进行。埃及总统塞西着重指出,埃及对在COP27会议期间成功表达非洲大陆的诉求充满期待,力求促进非洲与各参与方切实深化合作,以期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关键议题上实现非洲的显著进步。
非洲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国际社会应当向非洲国家提供必需的援助,尤其是发达国家应当切实承担起出资责任,增强对非洲在资金、技术以及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携手促进非洲的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气候变化对非洲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自今年起,非洲多个国家遭受了极端的气象灾害之苦。1—2月期间,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及马拉维等国遭受强热带气旋的侵袭,导致上百人不幸丧生,大量民居和公共设施遭受破坏;4月份,南非东南沿海地带遭遇连日暴雨,洪水肆虐,山体滑坡频发,造成数百人伤亡,电力及供水系统瘫痪,非洲主要港口之一的德班港因基础设施受损而暂时停止运营;进入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非洲之角地区正遭受持续干旱的严重影响,面临饥荒加剧的危机,迫切需要国际人道主义援助。
3月23日,肯尼亚基利菲郡的旱灾重灾区,一位少年在从水源储存设施中取完水后步履匆匆离去。新华社摄影记者董江辉记录下了这一幕。
赞比亚的气象专家缪拉科·卡比萨指出,在过去的三十年间,赞比亚深受气候变化带来的恶劣影响,其中最显著的是气温的显著升高以及降雨量的显著减少,这对农业部门造成了诸多挑战。据埃及《共和国报》报道,去年夏季,极端气候事件显著增加,这导致了埃及的橄榄园和芒果农场产量的大幅下滑。另外,大约有22%的埃及人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他们正面临着海平面上升的严重威胁。联合国难民署指出,萨赫勒地区的气温上升速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达到了1.5倍,气候变化因素使得当地资源争夺愈发激烈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被迫离开家园。
相关资料显示,非洲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显得较为脆弱,其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和冰川消退的速度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非洲气候状况》报告,非洲东部目前所剩无几的冰川预计在2040年将完全消失,而肯尼亚山的冰川则可能在2030年之前彻底融化。
非洲大陆的经济、社会、生态领域深受气候变化之害,诸多不良影响接踵而至:水文和植被的变动加快了由虫媒传播的疾病扩散,对人类的健康和农业的进步造成了影响;部分地区的居民不得不离开家园,形成了所谓的“气候难民”现象;水资源的短缺和粮食供应的不稳定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更多的人可能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据估算,若不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到2030年,非洲将有高达1.18亿的极端贫困人口遭受干旱、洪水以及极端高温的侵袭。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德西纳指出,气候变化每年给非洲造成的经济损失介于700亿至1500亿美元之间,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非洲别无他法,唯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非洲国家相关努力获得肯定
非洲各国近年来积极行动,致力于应对和减轻气候变化的冲击,此举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学综合理工学院的学者维克多·昂格玛指出,据统计,非洲各国平均将国内生产总值的约5%投入到减缓气候变化的各项策略与行动中。在全球气候议程的推进中,55个非洲国家中的53个已正式签署并核准了《巴黎协定》,同时递交了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并在发展清洁能源、优化土地利用、加强森林保护等多个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在能源转型这一领域,非洲联盟携手约五十个非洲国家,共同确立了明确的能源转型目标,并致力于打造一个既现代又低碳、经济实惠的清洁能源体系。肯尼亚设定了2030年实现全部电力供应来自清洁能源的目标,预计地热能的开发将助力该国在2030年前降低32%的碳排放;摩洛哥旨在2025年前让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超过52%,其太阳能产业每年预计可削减超过76万吨的碳排放;埃及正采取多项措施彰显其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承诺,这包括推出2050年国家气候变化战略以及发行中东北非地区首个主权绿色债券。
肯尼亚加里萨光伏发电站。新华社记者 谢晗摄
在土地使用方面,塞拉利昂的农夫们摒弃了古老的刀耕火种技术,转而开始在湿地种植水稻,这一转变显著降低了因燃烧而产生的环境污染。而在萨赫勒地带,十个非洲国家正致力于植树造林,构筑起一道“绿色防线”,他们力争在2030年前将可利用土地面积恢复至10亿公顷。
某些非洲国家参与了全球森林保护的协作计划。地处大西洋边缘的加蓬,其森林覆盖面积超过了88%,并且每年能够吸收超过1亿吨的二氧化碳。在去年的6月份,该国从联合国信托基金旗下的“中非森林倡议”那里获得了1700万美元的资助,因而成为了第一个因保护本国热带雨林而获得经济补偿的非洲国度。加蓬的林业部长李·怀特阐述道:“我们正致力于为那些拥有高雨林覆盖率的国度探索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这一路径旨在既能守护森林资源,又能助力我们的国家实现进步。”
国际社会提供支持至关重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非洲各国正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冲击,而国际社会对非洲应对气候变化的援助显得尤为关键。“我敦促所有国际合作伙伴勇敢站出来,对非洲气候适应的加速项目作出相应的支持承诺。”
喀麦隆知名学者罗德里格近期发表文章指出,如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之间取得平衡,依然是众多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挑战。那些已经达到较高发展水平的发达国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过程中,理应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责任。多数非洲国家目前仍处于基础设施构建和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它们必须应对经济增长和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双重压力,并且还要承受与发达国家相仿的国际气候政策约束,这种状况显然是不公正的。
全球适应中心的报告表明,西方国家需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主要损失承担相应责任。发达国家必须履行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同时,他们应迅速弥补非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巨额资金短缺,据预测,这一缺口在2030年将达到2650亿美元。昂格玛强调,非洲国家的声音不应仅被听到,更应实质性影响国际议程。非洲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必须依托于全球减排的整体架构,并且需要国际社会的广泛援助与鼎力相助。
中国始终坚定地站在非洲一边,全力协助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在去年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我们共同签署了《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强烈要求全球各界立即行动起来,勇敢迈出关键的一步,全力以赴地参与气候变化的应对工作。同时,我们也积极支持埃及作为非洲代表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成功举办COP27大会。在“八大行动”中的绿色发展行动之后,绿色发展工程被纳入《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的“九项工程”之中,并成为首个三年规划的重要内容。按照规划,我国将向非洲提供援助石家庄市神兴小学,实施十个绿色环保项目和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同时助力“非洲绿色长城”的建设,并在非洲打造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示范区。
位于南非北开普省德阿镇的龙源电力集团南非子公司,正在运行其德阿风电项目中的风力发电机组。这一场景由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拍摄记录。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科斯坦蒂诺斯教授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南南合作的背景下,非中两国在气候变化应对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深化,并在绿色发展方面加强了协作。我国正积极促进非洲清洁能源项目的实施,旨在帮助非洲各国更高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从而增强其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议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