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在阿塞拜疆的巴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举办了一场名为“多利益相关方推动城市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的主题边会。这次边会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CMSA)与野生救援(WildAid)联合承办。我国气候变化领域的特使刘振民、气象服务领域的协会会长许小峰、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的副主任袁佳双均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发表了讲话。
刘振民特使在致辞中着重指出,气候变化是一个关系到全球未来走向的重大议题,它不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挑战,更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全面的系统性考验。在这一全球性挑战面前,我国始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理念、公平理念以及国际合作理念,主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共同构建,毫不动摇地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并大力支持气候资金的投入和技术合作,尤其是致力于协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力,以促进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措施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成功举办了这次边会,这一活动全面展现了社会各界为实现“双碳”目标所付出的持续奋斗。
许小峰会长指出,近期全球气候呈现出长期变暖的大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出现了更加异常的波动。在众多地区,发生了许多在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极端气候现象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这些现象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他强烈建议各国采取更加有力的手段和行动,努力阻止气候持续变坏的趋势,共同守护我们共有的地球家园。
袁佳双副主任强调,要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全球合作和多方共同参与至关重要,唯有齐心协力,方能实现实际效果。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集中地,其面临的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与城市气候效应相互叠加,导致城市所承受的不利影响和风险更加严峻。本次边会向气候脆弱国家展示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功范例和丰富经验,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院长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同时也是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的秘书长董文杰,以及英国利兹大学普里斯特利气候未来中心的主任、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的主席皮尔斯·福斯特,还有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公室的常务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创始人、副理事长和秘书长李怒云,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的副理事长和秘书长王香奕等,共计60多人出席了此次边会。此外,边会线上同步进行直播,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一千二百多名机构代表踊跃参与,共同探讨城市如何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此次边会由协会秘书长屈雅亲自主持。
此次会议为气候变化领域的多方利益相关者搭建了一个极为珍贵的交流平台。与会代表们通过交流彼此的经验和见解,深入讨论了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机会,尤其是如何在城市层面推进减缓与适应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将充分利用其作为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主动参与并促进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该协会将致力于构建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以增进各国在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共识,并推动实际行动的开展。通过这些努力,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将为建立一个公平、合理且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