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无疑是植保无人机商业模式最终确立的关键时期。进入年底,人们纷纷急切地传播消息,普遍预计在接下来的2至3年内,植保无人机的拥有量将趋于饱和,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
当然,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已经历了从积累经验、试验探索、迅速发展、广泛扩张等各个阶段,呈现出愈发清晰的态势和走向。然而,我们是否已经完全明确了植保无人机的发展路径,以及它未来的发展方向,真的可以就此得出最终的结论吗?
探讨格局是否已定尚为时过早,宣称市场已趋饱和亦显得过于仓促。在激烈竞争的商海中,历来不乏后来者超越前辈的。
李强,担任普洛特公司总裁,同时也是北航系的创业者。他于1975年出生。在1998年北航毕业后,李强先后在中航工业602所和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工作,专注于无人机应用领域的研究。到了2008年,他创立了北京普洛特无人飞行器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专注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定制和研发工作。
依托核心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普洛特无人飞行器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普洛特,成立于2008年,是我国率先涉足专业无人机行业的开拓者。在成立之前植保无人机飞控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公司创始人李强就已经在无人机领域内享有盛誉,众所周知,他在飞行器控制系统方面技艺高超。
1998年,李强北航毕业后,加入了中航工业602所,也就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在那里,他深耕于军用飞机设计领域,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后来,他又转战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专注于无人机在气象领域的应用研究。
2005年,李强凭借其在无人机软硬件设计领域的丰富经验,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寻求事业发展的新机遇。那时,他在业界已有一定知名度,常在论坛上分享无人机研发心得,甚至有人通过在线平台购买他的飞控产品。到了2008年,李强正式注册成立了普洛特公司,专注于为无人机、无人飞艇、无人船、无人车等设备提供定制化的自动驾驶仪控制系统开发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普洛特的技术支持,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成功获取了高分辨率、大比例尺的图像和数据。汶川地震期间,普洛特的表现优异,从而打开了测绘市场的门户,成为该领域最早的飞控产品提供商。其市场份额一度攀升至国内市场的八成。
市场进步与技术革新不断推进,普洛特的智能控制平台产品线已从最初的UP10版本发展至第五代的UP50,且广泛应用于众多行业领域。
2018年,普洛特即将推出复合翼无人机,并计划全面进军农业、气象保险、警用等多个市场。后台公司向应用端转变,既是机遇亦是挑战。面对这轮新的考验,李强强调,无论应用领域如何拓展,我们都必须坚守技术这一核心生产力,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这才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关键。
技术上的优势=市场议价能力
在我国无人机行业里,提及普洛特,提及李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在竞争激烈的植保市场,向来行事低调、冷静的李强竟然突然加入其中,而且恰逢市场环境并不乐观的时期。
普洛特踏入植保领域并非心血来潮,早在2012年,他就已着手研发植保飞控系统;然而,当时该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尚不完善,导致产品在使用体验上不尽人意。2015年,普洛特针对市场需求,再次投身于植保飞控模板的研发工作。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他们不断优化相关技术,将原本需要专业飞手操控的无人机,成功升级为全自主飞行的智能化机型。这一变革使得操作无人机的要求逐渐降低,门槛变得越来越低。
行事之前,李强总会先审视自身,明确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然后才开始行动。这种思维方式,是他一贯的行事准则。近年来,随着植保无人机市场的火爆,李强并未显得焦虑,他保持着一种“你们忙你们的,我自有分寸”的淡然态度。在他看来,鉴于各家的独特优势,大家的道路各异,也就无需相互攀比。众多企业目前表示,仅通过植保无人机的销售难以获利,提供相关服务才是市场趋势。然而,若众多企业纷纷投身于植保服务的布局以及飞手培训的开展,这个行业恐将不再是“专业人才从事专业工作”的局面。
我偏好简单直接的路径,只愿从A点直达B点。这种想法正是李强决定此时投身于植保行业的动因。在他看来,植保设备的目标使用者应是农民,他们使用无人机,无论是操作还是维护,都应简便、智能、易于上手。若非如此,便需对专业飞行员进行培训,构建庞大的售后服务网络,还需组建服务团队、拓展销售渠道。对李强而言,这个过程相当复杂,若真的付诸实践,所需的团队规模将极为庞大,甚至需要覆盖整个产业链才能完成一件事情。然而,农民群体却始终在那里,他们是这个行业的最终消费者。若想让他们能够熟练使用,产品本身就必须足够简便植保无人机飞控,甚至只需查阅说明书即可轻松上手。
李强坦言,在技术层面,飞控厂商占据着独特的优势。他们牢牢把握着行业发展的脉络,无人机未来的智能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将受到飞控系统智能化程度的影响。掌握了技术,也就掌握了成本的控制权,从而在市场上拥有了较强的议价能力。
先定一个小目标,站到第一梯队再说
自2017年9月18日起,农业部、财政部以及民航局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自此,浙江省以及其他五个省市陆续启动了这项试点工作,旨在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来推动植保无人飞机的规范应用。
李强近期参加了浙江台州举办的一项重要会议,会上对植保机的飞行高度、速度、距离以及远程操控等技术规范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提出,众多问题需在飞行控制系统内得到解决,而我们也将借鉴这些规范,推动产品研发和升级,确保产品符合认证要求,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使用体验。
2017年12月18日,江西南昌见证了普洛特公司两款新飞机的亮相,分别是UPX-10L智能植保无人机和FM-ZB10L大田作业无人机。操控者只需通过手机APP即可轻松设定飞行任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UPX-10L作为首代全自主智能植保机,其裸机价格更是定在了3万元以下,这一技术和价格的双重优势,无疑给整个植保无人机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李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早已为普洛特确立了角色定位——仅作为供应商而非服务商。在他看来,若让生产厂家直接组建服务队,恐怕双方都无法达到专业水平。厂家的职责应专注于提供大范围服务,而我们则将智能化的核心飞控直接转化为整机产品,有效解决了行业面临的高成本、操作复杂、维护困难等问题。我们设有自有的作业团队,其主要职责在于迅速将无人机作业的相关信息传递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够及时对产品功能及用户体验进行优化和提升。
李强指出,我们明年力争跻身前列。他分析道,2018年,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激烈程度将促使第一梯队崭露头角,但数量不会很多。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或许会逐渐落后。当然,从长远视角来看,植保无人机市场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宽广,目前关于市场饱和度的讨论,尚属未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