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英点评纪录片走黄河看农业,探寻黄河农耕文明

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__ 刘守英 点评 走黄河看农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刘守英教授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对纪录片《走黄河看农业》进行了评论。

新华网于8月30日从济南传来消息,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它不仅是农业文明的摇篮,也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自今年7月份开始,农林卫视播出了30集的纪录片《走黄河看农业》,这部纪录片的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广泛关注。

黄河流经我国北方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孕育了旱地耕作方式,这一方式构成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石,并作为全球农业耕作风格的典范,享誉世界。

作为我国农业传播平台,农林卫视的《中国农资秀》节目肩负着双重使命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既要深入到祖国的摇篮之地,探访那里的农业文化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也要讲述这条母亲河的悠久历史与现世风貌。孙希超,即小超,作为《中国农资秀》栏目的制片人兼主持人,他透露,该节目全方位地捕捉了农业文化、农耕的起源、现代农业的进步、特色种植以及养殖等多个层面的内容,生动地展现了黄河流域在新时代背景下所孕育出的现代农业新风貌。

据相关消息,自2017年年初起,农林卫视的《中国农资秀》节目便与山东绿宝珠肥业建立了合作意向,并着手推进相关项目。6月份,摄制团队正式开始了采访工作,他们从位于青海省海拔5000米的黄河第一县——玛多县出发,沿着黄河流域,依次经过了青海、四川、甘肃等九个省份,并选取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县进行逐一探访。

7月3日,这部纪录片已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播。截至目前,《走黄河看农业》已跨越青海、甘肃两地,成功制作了超过15集节目,并在农林卫视的《中国农资秀》栏目中热播。进入9月上旬,多个编导团队将陆续前往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以及山东等地展开采访工作。

探讨游历黄河对于农业的价值何在?这在于寻回我们整个文明的自豪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刘守英教授指出,若不能探寻到你的根源,无法触及你最根本、最深厚的文化根基,那么你所拥有的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将难以稳固,难以持久。

刘守英提出,采访重现时需保持审视态度,思考历史与现状的差异。他主张,应从长远视角审视我国农业文明的演变,以及农业、乡村和农民现代化的整体发展历程。

张建云,一位国学学者,他指出,忽视农业、农村以及农民问题将带来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将农民视为基石,致力于服务三农,我们肩负着沉重的责任。

据相关消息,农林卫视是我国农业领域内的两大主流卫星电视台之一,《中国农资秀》更是该台的核心节目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进步,2017年,该栏目特别策划并推出了包括《走黄河 看农业》在内的5个全国性的品牌主题活动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