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照片拍摄于六月初,展示了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韦营乡的纳米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摄影者为高展。
中新网兰州6月8日电,记者冯志军报道,初夏时节,兰州市榆中县黄土高原山区在缺乏阳光直射的情况下,微风轻拂,仍带几分凉意,穿梭在无数沟壑之间的田地,已逐渐显现出盎然生机。近年来,该地区尝试了一种纳米高效农业技术,有效提升了作物品质和产量,许多因土地贫瘠、耕作收成不佳而外出打工的农民,纷纷选择回归故里。
榆中县韦营乡地处常年干燥,其地貌破碎,土地支离,导致有效耕地分布不均;同时,土壤贫瘠,使得小麦等传统作物产量不高。然而,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科研机构不断深入科研探索,发现这一地区非常适合种植被誉为“超级食物”的藜麦。
去年,甘肃农特产的直播带货活动吸引了青年台商梁中瀚的目光,他不仅发现了其中的丰富“营养”,还对素食主义理念的契合点深感兴趣,从而嗅到了隐藏在深处的商业机会。不久前,梁中瀚与甘肃某企业达成一致,计划在韦营乡设立合资企业,旨在通过基地实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并进一步通过深加工来增加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这幅照片拍摄于初夏的6月,地点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韦营乡,展示的是一座集成的纳米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在那里,几位来自台岛的知名网红正在进行他们的直播活动。摄影者为高展。
高效农业复兴撂荒地 返乡人尝鲜“家庭农场”
我们身处干旱地带,受海拔及土壤等因素影响,具有种植藜麦的天然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获得较为可观的产量。然而,销售渠道不畅始终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韦营乡的乡长魏其翔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地缺乏加工企业,且缺乏相应的科技支持。农民们辛勤耕种的藜麦,由于附加值难以提升,往往只能以低价出售,增收变得极为困难。
去年下半年,不少年轻台湾商人前往甘肃参与直播销售活动,意外地发现韦营乡出产的藜麦,其富含的微量元素完全符合高端加工的标准。这一发现促使他们迅速与当地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双方已共同建立了接近万亩的杂粮种植基地,预计在8月底前完成第一条生产线的建设,并将持续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深度加工。
期望不久的将来,能够将主要以藜麦为核心的本地杂粮加工成各类食品,推广至全国各个角落,并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这样的举措不仅能提升现有农产品的经济收益,对于改善闲置土地的利用状况也有着极为正面的影响。在魏其翔看来,传统农业存在成本高昂、效益低下的弊端,目前许多农民更倾向于外出打工,不愿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然而,随着这一新兴产业的兴起,较高的收益将吸引相当一部分农民重新回到农村,投身于农业生产。
魏其翔表示,经过数年成长,家庭农场在农业领域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收益,这使许多人坚信该产业前景广阔。目前,已有不少人士选择回乡投身其中。随着规模的持续扩大,选择返乡创业的人数也将持续攀升,产业的繁荣态势也将愈发显著。
这幅画面记录了6月初的情景,甘肃省科学院纳米高效农业在韦营乡的示范基地,吴志国作为团队负责人正在进行实地试验,整个过程由摄影师高展捕捉。
多年科研探索试点榆中“结果” 高效增产技术向全国推广
在超过二十年的科研钻研历程中,甘肃省科学院的纳米研究团队成功将金属纳米粉体材料应用于农业领域,显著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自2017年起,原本依赖自然条件的韦营乡作为该项目的首个试点,不仅使得藜麦等杂粮产量和质量实现了显著提升,就连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也实现了增产。
高效农业技术中,增产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更应关注的是品质的提升。甘肃省科学院纳米高效农业韦营乡示范基地的负责人吴志国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经过数年的试点工作甘肃榆中农业信息网,不仅使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增长,而且所种植的粮食作物中的铁含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一成果有助于有效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缺铁性贫血问题。
吴志国指出,在过去的四五年间,纳米高效农业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不仅覆盖了河南的水浇地,还拓展到了新疆的盐碱地,以及全国20多个省区。他期望,在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土壤条件等措施,能够不断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台商穿针引线探“素食经济” 线上线下育素食消费观
藜麦,作为印第安人的传统食品,与水稻并肩拥有超过6000年的栽培与食用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便将藜麦纳入宇航员的日常饮食。联合国更是将藜麦誉为人类唯一一种能够通过单一作物提供全部必需营养的粮食,并积极推广藜麦,倡导公众关注粮食安全与营养平衡。
近期,富含营养的藜麦在南方市场颇受欢迎。然而,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藜麦大多源自南美洲,其价格不菲,且市场易受操控。梁中瀚认为,虽然试点土地荒凉,但种植藜麦能提高效率,通过宣传推广,可带来更多经济效益,从而激励农民投入并从事这项工作。
这究竟是什么?如何食用?在直播带货时,梁中瀚着重推荐藜麦,然而,近年来,他还将藜麦赠予亲朋好友,但大家普遍提出的两个疑问让他既好笑又无奈。他不仅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同时也意识到推广藜麦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梁中瀚着手对藜麦进行深度加工,将其转化为代餐、能量棒、减肥餐等产品,旨在加快市场对藜麦的认知,并吸引更多人参与推广。起初,他委托东南沿海的工厂进行原料加工,而紧邻藜麦种植基地的榆中县韦营乡精深加工厂也正加紧建设步伐。
梁中瀚指出,此地的加工产品将同时借助线上与线下渠道进行市场拓展。大陆民众生活水平持续攀升甘肃榆中农业信息网永川行政服务中心,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此,未来将借助网络直播平台推广藜麦的营养知识及食用技巧,同时,线下将设立素食餐厅,旨在培育公众对健康素食的认可与消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