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西省的农机部门在提升作业效能和推广新型农机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年,他们以增强农机作业能力、推广先进农机技术为核心,将玉米收割、薯类收割、机械化深松整地以及冬小麦播种作为主要任务,全力以赴确保农业机械在“三秋”期间投入作业。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作业机械数量的稳步上升,提升了农机作业的整体水平,保持了作业市场的稳定有序,并且全面提高了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的农机化程度。全省共投入农机具29.5万台;玉米收获面积达156.67万公顷,其中通过机械收获的有40.67万公顷;薯类收获面积约为23.33万公顷山西农机新技术,机械收获面积达到7.47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为71.07万公顷,其中采用机械播种的有69.60万公顷,机械播种率高达98%;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达82.93万公顷;农机深松作业面积24.07万公顷,是2010年深松作业面积的2.67倍。总的来说,农业机械装备配置持续优化;小麦种植已基本完成机械化进程,玉米种植机械化进程也在迅速推进;农机用油供应得到保障,作业市场正逐步走向正规化和规范化;同时,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以及农机大院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山西省农机局近期对全省农机化目标的执行状况进行了现场核查。该局派出由领导亲自率领的四个考核小组,深入全省各个地市及重点县,对2011年度的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细致的评估。考核组将参照《2011年全省农机化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依据及评分办法》,依照8项考核流程,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电话抽检、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各地农机局以及各市推荐的农机化综合先进县和单项工作先进县进行审查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并对接受考核的县进行实地抽样检查,对年初设定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评分。对那些获得补贴并参与项目实施的购机用户、合作社、维修网点、示范区以及农机操作人员,我们进行电话回访和实地抽查,目的是掌握补贴的具体情况、项目执行成效等,从而对各地农机化工作的进展进行监督和检查。考核工作完成后,考核办公室将对各考核小组的评分进行汇总,依据各市的推荐情况,对日常工作的考核状况及统计指标的计算体系进行初步评估,然后将初步评估的结果上报给考评领导组进行审核,并对在农机化生产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县、在农机化综合及单项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单位进行表彰。忻州市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回顾,12月8日早上,市农机局关于全年工作的“回头看”活动正式启动。在这短短一周里,各部门将根据年初设定的目标,及时查找不足并加以弥补,以迎接年终的评估检查。此举旨在为全面总结本年度工作成果及为来年工作规划打下坚实基础。首先,干部职工需进行深入的总结工作。各部门、科室、站点、研究所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详尽总结,同时,逐一对年初设定的各项任务目标进行细致核查,填补遗漏之处,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以增强工作强度山西农机新技术,确保所有既定目标能够按时达成。此外,领导干部还需进行客观评估,依据实际工作情况,对全年各科、室、站、所的表现进行全面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