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河南农资市场没有变化。
有人说,河南农资市场正在发生巨变。
为何得出如此分歧的结论?这主要是因为尽管河南的种植布局和种植规模变动有限,但其种植技术却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革。
河南省正逐步展开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等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志着农业高质量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将有更多民间资本涌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等关键领域……
未来,农业投入品领域的品牌竞争将愈发白热化。对于农资生产商来说,具备服务广大种植区域的能力以及融入现代农业的实力,显得尤为关键。
用户需求在哪里,战略方向就在哪里。
尽管目前河南省的大面积耕作尚不能完全取代散户种植,现代农业也尚未完全取代传统农业,然而,其发展速度极为迅速,我们有必要进行准确预测,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经济的再次增长。
终究,机遇可能源于个人能力,亦或是在缝隙中艰难挖掘。只要你能展现价值,全球都将为你敞开大门。
本次专题从以下六个版块展开:
版块一、成熟市场是否还有增量空间?
版块二、寻找河南市场的关键增量线索
版块三、从智慧农业中找机会
板块四、化肥 :总量减少,但机遇仍在
板块五、品牌纷争的农药市场
版块六、加速发展中的特色农业
很多农资从业者都说,得中原者得天下。
无论农资企业是打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战略部署,还是选择在河南省内建厂、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它们都对河南市场给予了高度关注。
河南农资市场已然发展得相当成熟。这样的成熟市场通常表现为: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暗流涌动、利润空间有限……尽管如此,为何众人依旧对河南市场保持高度关注呢?
一、作物基数大是增量基础
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的领头羊,承担着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重任,这一点人尽皆知。然而,或许鲜为人知的是,河南的蔬菜种植同样表现出色。
粮食播种面积超 1.6 亿亩
河南拥有粮食生产的显著优势,这同样是其重要的战略资源。该省的粮食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在1.6亿亩以上,且粮食总产量已连续五年维持在1300亿斤之上。特别在2022年,河南的粮食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16167.53万亩。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信息,2023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达到了3550.1万吨,夏粮播种面积覆盖了8530.8万亩,平均每亩产量为416.15公斤。
在粮食安全领域,河南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据预测,到2025年,该省将打造出800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并且对超过2000万亩的农田进行升级,从而确保650亿公斤以上的粮食生产能力得到稳定。
蔬菜播种面积 2600 万亩以上
河南省的蔬菜种植规模庞大,且经济效益显著。2022年,该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73.75万亩,高居全国首位;蔬菜总产量更是高达7660.3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展望未来,河南省计划在2025年之前,将蔬菜种植面积维持在2600万亩以上,并确保总产量稳定在7500万吨。
杞县、内黄、扶沟、新野、邓州、滑县等50个县(市/区)承担了全省70%以上的蔬菜种植任务。在这些地区,设施蔬菜种植逐渐崭露头角,目前全省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已扩大至395.7万亩。其中,扶沟、内黄、汝南等5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33个。展望未来,到2025年,全省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预计将增至450万亩。
特色种植开始发力
特色农业品种丰富多样。在2022年,河南省的瓜果总产量达到了1506.90万吨;花生种植的面积大致保持在1800万亩上下农村农资市场空间,这一数字占到了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的约26%;辣椒的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展望到2025年,河南省优质林果的种植面积预计将达到大约1500万亩。
在优势特色作物领域,花卉的产值达到了34.92亿元,茶叶的产值高达285.16亿元,食用菌的产值则为456.61亿元,而中草药的产值更是达到了463.69亿元。
二、农资投入仍存增量空间
庞大的作物基数,为用肥用药的刚需提供基础。
河南省内肥料生产商的产量相当可观,不仅包括本土知名企业如心连心集团,还有众多外来实力派企业,例如云图控股和史丹利等,它们在河南设立了生产基地,共计数十家。
外面的企业在进来,河南的企业也在向外走。
河南心连心已在新疆、江西九江等地展开布局,与此同时,河南的一些农药企业亦逐渐改变了公众的看法,它们开始向更广阔的市场拓展。
2022年,河南省全年农用氮磷钾化肥的累计产量达到了387.03万吨,这一数字使得河南省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第五,紧随湖北省、青海省、山东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之后。
自2015年起,农资使用量显著减少。众多企业正对产品策略进行优化,推动特肥向大田化发展,肥料向功能化转变,旨在实现减量与提升效益的双重目标。在农药领域,企业亦致力于研发和调整产品,朝着绿色、低毒、省力化的方向前进。
观察各城市农资使用情况,周口、南阳、驻马店、商丘、信阳、新乡、安阳、平顶山、开封等地的农资消耗水平较高。周口、南阳、驻马店、商丘位列肥料消耗量第一梯队,紧随其后的是信阳、新乡、安阳、平顶山、开封;在农药消耗方面,周口和南阳同样占据领先地位,信阳、商丘、新乡、驻马店、安阳、开封则构成了第二梯队;至于农膜消耗,南阳位居首位永川行政服务中心,其次是安阳,周口、信阳、开封等地紧随其后。
三、抓住政策带来的机会
播种作物时基数较高,所需农资量也较大,这构成了基本前提。同时,推进高标准农田的打造、中原农谷的培育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这些都是确保粮食安全与高效现代农业相结合、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高标准农田化零为整
高标准农田是指那些既能够抵御旱涝灾害,又能保证高产稳定的农田。这类农田具有优越的质量,强大的产出能力,出色的抗灾性能,以及高效的资源利用效率。
至2022年末,河南省累计打造了833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该省规划在2025年前,投入500亿元资金,于豫北、豫东、豫南及南阳盆地这四个粮食主产区,打造150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且每亩地的投资额不少于4000元。
据了解,此举将着力打造一批“吨粮县”“吨半县”。
高标准的农田建设不仅为粮食的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即农服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好消息,帮助它们解决了将零散的小块土地整合成大面积土地的难题。展望未来,农服企业在提供土地托管和种植服务方面将面临更加顺畅的发展路径。
中原农谷做强农业“芯”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
河南省在种业领域规模庞大,然而尚未达到行业领先地位。该省致力于成为农业领域的强省,不仅制定了构建现代化种业强省的长期规划,还出台了推动种业繁荣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
2022年,中原农谷落户新乡,旨在构筑一个千亿规模的种业产业集聚区。
中原农谷已成功吸引了众多知名种业企业的关注农村农资市场空间,包括先正达、中农发、牧原、登海、先锋等;同时,农业设备领域的云飞科技以及涵盖农业产业多个领域的140家龙头企业也纷纷加入。
这也是种业及相关企业进驻河南市场的最好时机。
实际上,众多为人所熟知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诸如中粮、正大、五得利等,均在新乡设立了专门的育种及生产设施。
在育种领域之外,当前,工厂化育苗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环境调节、病虫害的绿色防治以及轻简化栽培方法等多种新型技术,正逐步得到推广并应用于实践。
四、学会从地缝中抠出机会
河南市场一直比较卷。
由于粮食作物需求庞大,施肥和用药过程相对简便,众多品牌均将河南市场作为核心发展区域,着力进行开拓与维护。同时,一些创新产品和技术也将率先在河南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
产能过剩,众多品牌汇聚,产品特色不明显,导致新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一款产品问世不久,便可能沦为普通商品,这也直接反映出其利润和市场竞争力的下降。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差异化”策略成为了突破困境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成为了农资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差异化新产品
七月,秋季企业大会热闹非凡。在短短一周内,我接连参加了鄂中生态、祥云股份、云图控股以及新洋丰力赛诺的秋季大会。在这些会议中,我发现企业更倾向于举办小规模的活动,而且,这些活动的主要内容都是推出新产品。
新推出的产品以多功能、提升效能和特定用途为核心,同时与现有产品构建起产品系列,既保障了肥料中的营养成分,又确保了特殊肥料的效果显著。通过以大肥为基础推动特肥的发展,特肥的优异表现又进一步增强了大肥的功效,共同应对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罗文胜,新洋丰力赛诺公司的总经理,指出化肥行业目前正面临存量竞争,产能过剩的问题,资源与成本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而特肥行业则处于增量发展阶段,核心技术和推广服务将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差异化服务
除了产品的差异化,还有服务的差异化。
阚夕国,云图控股的副总裁,提出2016至2022年主要是一场资源争夺战,而2023年起,服务业将占据主导地位。展望未来,云图计划通过实施“科技竞争、价格竞争、渠道竞争、推广竞争以及品牌竞争”等多重策略,以实现销售业绩的显著提升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大。
云图控股旗下丰云农服也在河南做得有声有色。
金丰公社、MAP、北大荒、广西田园、云飞科技、亿谷农业等农业服务企业均展现出了独特的风采。实际上,不仅限于这些规模较大的农业服务企业,各地区的合作社和农业服务组织同样各具特色:有的专注于耕作,有的擅长资源嫁接,有的提供托管服务,还有的实行半托管模式。
金丰公社的张祥副总经理指出,得益于政策的扶持,农业服务领域的数量正迅速攀升,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形态初现端倪,这无疑是农业服务的黄金时期。
小结:
众多人士热衷于探寻增量的途径,针对河南农资市场,其增量策略究竟应如何制定?各企业需独立思考:河南市场究竟对哪些产品有需求?企业又应如何去迎合这一需求?是以“高品质大肥搭配增效特肥”的产品组合作为增长的核心,还是以专注于特定作物作为增长的关键,亦或是以深入特定区域市场作为增长的动力?
农资经销商们同样需要思考未来个人发展的方向: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是否具备为种植户和大户提供服务的实力?是否能够为种植者制定出有效的方案?是否拥有帮助种植者增加收入、赚取更多利润的能力?
或许,对于厂商而言,探寻用户需求与明确自身定位,这比追求增长的道路更为关键。
终究,用户的需要是确定战略走向的关键。一旦你能够为用户、为社会带来价值,那么增长的空间便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