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刘昂
1月10日全国植保会参展企业,位于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内,河南军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务人员正忙碌于对直升机、无人机等航空植保设备进行检修,全力以赴备战2024年春季的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期为本省小麦的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不仅依赖于种业的革新,亦仰仗于农业机械在科技进步方面的突破。伴随着郑州通航示范区农林植保业务的持续扩展,越来越多的航空植保飞机正逐渐转变为新型的农业工具。自2023年起,郑州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专注于农业和农村领域的发展,充分利用有人驾驶飞机和无人机在农林植保方面的优势,将航空植保作为核心发展方向,成功开辟了一条将通航运营与粮食安全紧密结合的农业产业发展道路,同时,这也是一条推动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创新路径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更是一条实至名归的、在蓝天之上的乡村振兴之路。
此示范区汇聚了14家航空植保企业,配备有30多架飞防作业飞机,以及160多架无人机和200多名飞手。它能够为用户全面提供虫情调查、防治方案制定、飞机防治作业以及效果追踪等一系列综合服务。去年七月,河南省举办了首届河南航空植保嘉年华活动,活动在示范区成功举办。此次嘉年华吸引了28家企业参与全国植保会参展企业,它们共同展出了42种新型农药和农机。此外,还有直升机、固定翼飞机以及无人机等70架各类飞行器亮相。企业们在此活动中承接的意向订单总额高达1.6亿元。
目前,郑州通航试验区内的企业每年平均实施飞行防治作业的面积涵盖小麦、森林、草原等,总计达到1200万亩。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飞机、喷雾设备、农药等相关产业链的全面发展,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多样化。在此过程中,郑州通航试验区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均处于领先地位,为保障粮食安全这一重大责任作出了郑州通航试验区的特殊贡献。该试验区管委会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郑州通航示范区已备足30多架飞防作业飞机和200多架无人机,这些设备均已完成春季农林植保飞防的准备工作。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们将即刻启程,奔赴田间地头执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