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19日——(记者王浩报道)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支持。在19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农机生产国和消费国。2017年,我国农机总动力成功攀升至9.88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更是超过了66%,规模以上的农机企业数量已扩展至2500家以上。在这一年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依赖人力和畜力为主到以机械动力为主的重大历史性变革。
据悉,自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实施至今,国家财政已累计拨付超过2000亿元的资金,这一举措直接受益于超过3300万户农户,同时助力农民以及众多农业经营主体成功购得4000多万台套的农机设备。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300余个县区成功推进了全程机械化,农机专业户数量突破500万户,农机合作社及其他作业服务组织大约有20万个,而这些组织每年提供的作业服务面积总计超过了40亿亩。
接下来,农业农村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携手相关机构,共同在提升农业机械装备产业水平、实现主要作物生产全流程机械化、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广泛开展、不断优化农机作业的基础设施、以及强化农机人才队伍建设等领域,推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些举措旨在推动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向更高品质的发展方向转型,并促使农业机械化实现全面、全程、高质量和高效能的升级。到2025年,我们力争实现农机装备种类丰富,其产品质量与可靠性能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届时2025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国农机总动力将保持在一个大约11亿千瓦的稳定状态。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的机械化水平已达到75%2025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粮棉油糖等主要产区的农业机械化已基本实现,而在丘陵山区,这一比率也超过了55%,此外,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以及农产品的初步加工等领域,机械化率大致在50%左右。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20日 10 版)
(责编:梁秋坪、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