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要求减少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可农村大多还靠大面积喷农药,这时候大疆啊还有一堆企业推出的植保无人机就显得特别重要,但又有着诸多问题和未来的可能性,咱一起来好好说道说道!
政策驱动农药减量
国家对这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可上心!生态环境部还有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那个啥《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就要求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得实现负增长。这可是为了咱的生态环境考虑减少污染,可意义重大。但是现在咱许多农村,即便引入了无人机飞防植保,可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不咋够植保无人机,还是“雨露均沾”地大面积喷农药,这和政策需要提升农药精准使用量有点不太合拍。
大疆新机高效精准
12月4日下午大疆农业搞出大动静,发布了全新旗舰植保无人飞机T16。这飞机可厉害,不仅有更高的有效载荷和作业效率,还能够通过三维建模和AI语义识别去精准变量喷洒,农药用量就能大大减少。大疆创新相关负责人还说这飞机是“定义行业第二代植保机”的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感觉像打开了无人机植保新的大门
多元企业积极入局
其实在探索未来植保无人机领域,好多企业老早就进来。今年年初,汉和航空搞出两款“星”系无人机,在植保无人机智能化的夜间作业、RTK差分GPS系统这些方面使劲发力。还有第九届农博会的时候,珠海羽人弄了个智能飞耕场站,专门给农业无人机作业提供补给和检测系统。天翔航空就把目光留意到植保培训和农资渠道,他们跟农药厂商、渠道厂商一起弄了个扁平化植保服务产业链条,可以给植保队节省成本且增加效益
行业现状隐忧凸显
现在国内厂商一窝蜂地往上冲,各种技术堆积起来、弄全渠道合作成了他们惯用的办法,还都觉得只要功能多就能把市场拿下。可实际情况是啥,咱国内现在农业植保大部分还是靠人工加手动或者电动喷雾机这样半机械化装备,比例超过90%,航空植保的比例小于2% 。农业部数据说截止2017年底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才1.1万台,今年预计也就3万台,再加上可使用植保无人机的耕地有限,植保队数量严重超过需要,就出现“低价低质”的服务
盈利困境亟待突破
虽说无人机植保干活效率啥的还不错,但是赚钱可难了。无人机植保一亩地才赚6元上下,一台一年收入说起来有5万多,但是光一套主流的植保无人机就至少得花6万,入行门槛高、经营起来也很费劲。赚钱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家都把注意力放那些已经被市场教育过的农户身上,不愿意去开发新市场
未来发展空间难测
大疆农业的负责人还举例说像茶园地形那么复杂,以前无人机植保都得手动操作,费用死高,现在靠三维建模和定位技术不用手动了,费用也降了还打开一个市场。智能喷洒技术普及之后,植保无人机以后会朝啥地方发展,真不好说。专业人士讲无人机发展轨迹藏在农业作业具体需求背后植保无人机,按目前情况看,咱们国内植保无人机加上云计算赋予力量,最可能以后会添加传感器来收集和分析农作物数据哩。
大家觉得未来智能喷洒技术普及后,植保无人机还有哪些可以挖掘的潜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