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1月4日电 题:黑龙江省宾县肉牛产业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陈聪、杨轩
这些牛均为西门塔尔品种,体重已超过五百斤,刚刚被安置于我们的寄养场所,至今尚不足一月,预计还需饲养五个月左右,待其体重增至一千五六百斤时即可进行交易。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九安市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於雪松亲自带领记者来到了九安牲畜交易中心,寄养舍内的数头牛犊察觉到有人到来,纷纷将头伸出围栏,发出阵阵“哞哞”的鸣叫声,声声不息。
这幅照片展示了九安牲畜交易中心内寄养舍中的西门塔尔牛。(摄影:新华社记者陈聪)
九安牲畜交易中心,作为黑龙江省内规模颇大的肉牛交易集散地,即便不是开集的日子,交易活动依然在进行。众多外地牌照的卡车正忙碌地准备,将牛只运往山东、四川、安徽等地区。
这是九安牲畜交易中心内的寄养舍场景,那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饲料的投放作业。(新华社记者陈聪摄影)
於雪松指出,此处设有24座交易棚,能够同时接纳多达12000头牛参与交易,而日交易量最高已超过5300头。他补充道,这里的肉牛买卖活动同时在线上线下展开。众多客户在正式交易前,便会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消息,预先约定所需数量,从而使得交易过程更加高效和便捷。
宾县拥有悠久的肉牛养殖传统,“骑牛奔小康”的说法在当地广为流传。但十多年前,全县尚未出现规模化的养殖场,大多数养殖户采用的是粗放式的饲养方式,养殖技术相对滞后。近些年,通过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资本投入,宾县正努力推进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饲料供应的一体化发展进程。
宾县常安镇的九安市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管理的肉牛养殖基地独具特色。该基地不仅从事肉牛养殖,还拥有一片广阔的1万亩玉米种植区以及一个有机肥的沤制区域。每当玉米丰收时节,收割后的秸秆便被加工成优质的牛饲料,而牛粪则经过沤制转化为有机肥,重新回归田地,以此恢复了土壤肥力,同时有效解决了秸秆回收利用和牲畜粪便污染这两个问题。肉牛养殖与玉米栽培相结合,并辅以有机肥料的制作,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这一模式正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增长。
肉牛的养殖、加工及销售环节,均需上游优质种苗的培育作为坚实后盾。宾县永和乡的肉牛育种基地内,采精人员自清晨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手法娴熟地为种牛佩戴上眼罩,温柔地予以安抚,为的是将当天首例“优质基因”样本安全送达实验室进行培育。
自今年8月份投入使用的育种场所,其面积达到了58000平方米,并拥有56头种公牛。哈尔滨希曼畜牧生物育种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杨忠华手持几支冻精管,向记者阐述道:“我们公司专注于提供高品质的冻精产品,从饲料配制、采精操作、精液处理,再到降温保存以及包装运输,每个步骤都不可掉以轻心。”
优质基因构成了肉牛产业的关键所在。杨忠华向记者透露,目前我国肉牛养殖业广泛使用种牛冻精进行繁殖,对于优质牛冻精的需求持续增长。“按照0.25毫升规格的细管来计算,我国每年对冻精的需求量介于6000万到7000万剂之间。”全面投入运营后,我们每年可生产出大约400万剂冻精,每剂售价最高可达50元,这些产品不仅能够满足本地养殖户的需求,同时也能销往全国各地的配种员以及相关企业。杨忠华如此表示。
宾县的肉牛产业不仅已在龙头企业中扎根,更在众多养殖户的牛舍中稳步发展。正午时分,宾西镇瑞丰村的张旭灼步出牛舍,身后几头雄壮的公牛正悠然自得地漫步,悠哉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张旭灼向记者透露,自家饲养的牛所食用的饲料均不含激素,活动范围宽广,日照充足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因此肉质上乘。其中,品质上乘的牛排每公斤售价高达360元。
图为张旭灼在牛舍内。(受访者提供)
张旭灼于2020年将构想中的“生态安全牛肉”项目付诸实践。他首先借助国家肉牛产业专家引进的技术,随后在该年投资超过120万元,建成了肉牛加工分割车间及冷库。此外,他还亲自牵头成立了宾县宾西草甸子黄牛饲养合作社,并采用“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合作模式黑龙江省畜牧总站韩鹏,积极推广标准化生态养殖。养殖户仅需支付饲料费用,便可将牛只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将统一提供饲料配方、饲养技巧以及粪便处理等各项技术服务。待肉牛达到出栏标准后,合作社将负责整头牛的收购和统一销售。张旭灼表示:“合作社今年对整头牛的收购价格平均比市场价高出约1500元,确保社员每头牛的利润提升约50%。”
瑞丰村如今已有103户家庭加入了张旭灼主导创立的合作社。这些养殖户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了3万元。张旭灼展望未来,表示合作社打算借助社群营销推广当地的牛肉品牌,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包括消费者和养殖户,都能享受到生态养殖带来的好处。
宾县企业与农户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肉牛产业,为乡村振兴铸就了一条璀璨的金色产业链。宾县农业农村局透露黑龙江省畜牧总站韩鹏,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全县肉牛存栏量达到16.2万头,出栏量达10.6万头,规模化养殖场有15家,而散养户数量超过1.3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