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当年渴盼绿色而过度造林,竟让好好的林子出了大问题!近年来,当地摸索出精细化森林保护路,到底咋做到的?且看下面的详细介绍。
过密种植之殇
曾经,人们怀着对绿色的急切渴望,为提升树木成活率,采取增加造林密度的办法。原州区开城镇的水沟林场就是典型例证。这片成林30余年的林子,因过密种植,云杉、落叶松长成直直的光杆,仅有顶头一小撮树冠。如此一来,树木生长不佳,林间生态系统也遭影响,树木种子难生长,无法自然更新,好好的林子成了枯树林,让管林人李卓愁坏了。
间伐之法开局
面对困境,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徐忠,这位林木专家给李卓出主意,先试试“目标树及均匀伐”作业法,也就是间伐。之后统计“小班”不同林木数量宁夏林业研究所,根据各种指标测算确定目标树。在林场山腰,能看到部分落叶松树干钉着“M”字样标牌,那是间伐后重点关注对象。未来管护还会根据生长状况宁夏林业研究所,对目标树动态调整,一场挽救林子的试验开启了。
生态重塑探索
早年为适应六盘山山地环境,油松、樟子松、青海云杉这“三棵松”被广泛种植成乔木主流。可防治病虫害得改善林间生态,丰富树种,形成“乔、灌、草结合”复合式生态体系很关键。在六盘山,白桦占比大,而红桦病虫害少,能适应2600 - 2700米海拔,成为乔木补充之选。多年“优新树种引种”已有成效,像六盘山森林公园景区入口边坡就能看到多种树种起伏。
智慧监测引领
新时代科技来助力。护林人掏出手机打开“六盘山智慧林业”APP,就能填报林木的树种、间距、生长状态等信息。APP里三维立体图呈现清晰的地形地貌,星罗棋布的监测点带来温度湿度、植物种类、林木长势等信息。如今工作由“七分造、三分管”变为“三分造、七分管”,森林抚育内容更广,不止防火、种树了。
护林人之感言
老护林人鄢小元守林28年,感受深刻。看着树越来越健壮,管理越来越科学,还用上智慧系统,他不禁感慨。以往做林业更多依靠传统方式,现在借助各类先进手段精细管理树林。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们要像培育人才一样,用心“百年树木”。
成效未来之思
这些年当地科学间伐、重塑生态、大数据监测等精细化管理森林效果显著,林子复绿有望。那未来,这片森林又会发生怎样的新变化,还能否探索出更多更高明的森林保护方法?如果你也对这样的森林保护故事感兴趣,记得点赞并分享本文同时也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