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芯白莲之乡广昌 科技绘就白莲产业乡村振兴新图景

江西省的广昌县被誉为“中国通芯白莲之乡”,享有盛名,远近皆知。在这片土地上,关于白莲的传说已经流传了超过千年。得益于科技的助力,当地的白莲产业正以科技的力量,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2019年12月,广昌白莲科技小院正式成立,成为江西省首批科技小院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白莲研究的科技小院。

谢仪柏,作为广昌县白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他指出,在莲种质资源的挖掘、新品种的培育、土壤肥料的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多个领域,我们团队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探索。

在广昌县莲花科技博览园的腹地,有一片占地达20亩的莲种质资源圃,它宛如一座敞开的露天实验室。这里,500多份来自世界各地的莲种质资源正静静地生长着,它们构成了目前国内品种类型保存最为丰富的莲种质资源圃之一。江西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张效源一边记录着数据,一边这样说道:“我们的实验室就设在资源圃的附近,这样我们就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迅速进行分析和研究。”

科技小院对莲种质资源圃中近150份种质资源进行了详尽的鉴定,评估了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品质特征以及抗病能力,这些工作为莲种质资源的改良以及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提供了关键性的参考依据。

广昌白莲科技小院_江西省广昌县白莲产业_江西农业吧

优质果实源自优良种子。1994年,广昌县率先开展了航天诱变育种项目,此举标志着我国莲属作物航天育种领域的突破,成功推出了“太空莲”系列新品系,尤其是“太空莲36号”,已晋升为我国子莲的主要种植品种和重要的亲本资源。

为了跟上前辈们的步伐,科技小院的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到了白莲科技的研发工作中,他们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与实验室之间,无论是晴日还是雨天,都常常是汗流浃背或泥泞满身。在日复一日的试验与研究中,广昌白莲在种业现代化及相关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目前,他们已经成功培育出了“太空45号”“太空66号”“赣优18号”“赣优42号”等多个新品种。

自小院建立至今,专家团队凭借此平台不断进行革新与创作。近些年,科技小院成功申报并获得批准了6项纵向科技研发项目,以及1项横向项目,累计资金超过300万元。此外江西农业吧,该团队还提交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4项已获得专利授权。

科技领域前沿先进,而小院生活贴近自然。科技小院的专家团队既扮演着白莲病害的“诊断师”角色,又肩负着技术辅导的重任。

幸亏那些专家及时赶到,否则我的那20亩莲田恐怕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了。旴江镇的莲农邓兴铭至今仍心有余悸。当时莲子外表看起来完好无损,可内部却已经发黑腐败,众多莲农都苦于找不到病因。

江西省广昌县白莲产业_江西农业吧_广昌白莲科技小院

在持续的排查过程中,小院团队意外地发现了一只蝽类害虫,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其口器中分离出了病原菌,这一发现成功揭开了“隐形传播链”的谜团。随后,团队迅速研发了“病虫双杀”策略,通过精确用药手段切断了病原的传播途径,从而有效地遏制了疾病的进一步蔓延。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永川行政服务中心,同时也是井岗学者特聘教授以及广昌白莲科技小院的首席专家崔汝强教授指出,科技小院引领了农业技术服务的新模式,借助专家定点服务和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成功搭建了连接农业生产与农民需求的便捷桥梁。

为了推动农民增加产量和收入,科技小院将相关项目资金整合,采用“科技小院+依托单位+村集体+农户”的互利合作模式。在广昌县旴江镇的下湖村,我们建立了超过600亩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我们已成功示范推广了5个新品种和6项新技术,这些成果的辐射推广面积超过了12000亩,并带动了2000余户农户的发展。

科技小院成功研发了莲田套种空心菜、莲田套种泽泻以及生产花苔泽泻等高效率的配套种植技术,同时,还积极参与了白莲机械加工社会化服务点的选址和项目对接工作,这些举措显著提高了土地的产出、农业的效益以及农民的收入。同时,借助航天诱变技术带来的变异,培育出了一系列具有观赏价值的莲花品种;这些品种现已在我国众多风景名胜区得到应用,例如北京的北海公园、杭州的西湖公园等地;它们已成为国内水体景观设计中的首选植物。

科技小院扮演着产业振兴的强劲引擎角色江西农业吧,通过科技的力量打造出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传统农业的质量与效益,还为村民铺设了一条通往富裕的快速通道,充分展现了其核心价值。广昌县科协的负责人邓莹如是说。(记者 刘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