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中!北京出台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方案

为切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首都现代化都市圈的关键环节,北京市近期接连发布五项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计划。在2月13日,北京市举办了一场以“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正迈向全面深入、高品质的新阶段。平原新城亟需增强发展水平,在助力首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过程中,需更有效地发挥其承接、引领、连接、支撑的核心作用,将首都的发展优势更有效地转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如是表示。

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依据北京的城市整体布局规划,平原新城涵盖了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等新城及区域,它作为首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战略通道,是承担中心城区适宜功能、保障首都服务的关键区域,同时也是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杨秀玲指出,都市圈的核心区域向外延伸至30至50公里的范围构成通勤圈环首都经济圈农业,这一地带是都市圈优先发展的关键区域,而平原新城恰好坐落在这一范围之内。北京将采取战略、要素、品质、政策等方面的“四项赋能”措施,以全面提高平原新城的综合承载水平。

五个方案对新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规定:顺义将着力打造临空经济先行区和产城融合的国际新城;大兴将致力于建设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和繁荣开放的国门新城;亦庄将重点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典范区和高端产业综合新城;昌平将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的未来新城;房山将重点打造科教融合的文化名区和新质智造产业新城。

依据北京市的城市整体布局规划,规划中的平原新城城乡建设用地及建筑规模总量大致占据了北京市总面积的四成左右。北京市将在此区域率先实施人才引进、培养、留存等方面的政策试点,同时,加大投资力度,集中资源支持重点产业功能区的建设,旨在增强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管理灵活性。杨秀玲指出,要增强对资源要素的倾斜支持,提高要素的边际效益,并集中所有力量,以实现新城的飞跃式发展。

北京市将不断强化对平原新城的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这包括:促进超过5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以及超过150公里的高快速路的建设,致力于构建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以及环京周边地区半小时交通网络,并优先安排那些显示度高、民众满意度强的优质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

除此之外,北京市将着力推动平原地区新城的主导产业发展以及重点产业功能区的构建,致力于在财政、金融、产业和科技等领域实施政策创新试点与整合,进一步促进人与城市、产业与居住、商业的协调发展,同时优化城市规划与建设治理体系,以提升新城的发展动力和生机。

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原新城方案_北京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_环首都经济圈农业

近年来,该新城经济得到了显著增长,其经济总量现已逼近万亿级别;同时,常住人口数量占据了北京市总人口的超过三分之一;此外,该地区与周边的环京区域已经共同构建了多个跨区域的城镇联合体。

加快提升发展能级

北京近年来着力强化“四个中心”的功能构建,同时主动促进“五子”联动服务的实施并融入新的发展框架环首都经济圈农业,其中平原新城作为“五子”联动的一个关键承载区域。

依据既定计划,北京计划在平原新城加速引进关键科技设施及相关创新要素,并推动新城借助核心产业区域,主动吸纳“三城”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同时,致力于培育和扩大“国产芯片”、“生物制药”、“智能汽车”、“机器人”以及“中国星”等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从而构筑成为推动新型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基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孔磊指出,亦庄新城将加速推进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的建设,致力于打造政务、医疗健康、交通等多个数据专区,全力打造一个全面覆盖的人工智能城市;同时,将加快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工程及其创新中心的建设进度;此外,还将对新型显示、6G等前沿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并建设“量子未来产业社区”。至2030年,地区GDP预期将超过5000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出和生产性服务业收入均有望实现超过1万亿的宏伟目标,同时,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数量预计将超过万人。

昌平区拥有41所高校,设有4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210个工程技术中心,已构建起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该区GDP增长率为6.6%,这一增速在全市范围内位居首位。刘晓东,昌平区区长,强调昌平将集中力量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更新三大领域展开工作。他提到,昌平国家实验室、央企研究院以及高校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将成为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托,旨在构建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集聚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我们着力打造“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北京将在新城设立一系列旨在延长、补充和强化产业链条以及促进区域合作的关键项目,以此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在相关新城及其周边区域得以转化和应用。

大兴区在生命健康产业领域的发展颇具成效,现已成功引进并培育超过120家专业服务平台,其中包括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在内的12家国家级研究机构也已在此安家。大兴区区长刘洋透露,该区计划打造“3+2+N”规模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旨在加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并计划在天津、河北等地设立生产线,以促进区域内产业的紧密合作与快速发展。

此外,北京计划在平原新城加速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引领数据产权归属的认定和流通交易的改革试点;同时,打造新的消费场景,构筑“双枢纽”这一国际消费的重要前沿阵地;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的新领域,加速推进国际合作园区的建设。

着力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北京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_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原新城方案_环首都经济圈农业

人民城市服务于人民。平原新城将着力关注新城青年人才以及“老老人”和“小小孩”的需求,对住房供应进行优化,推进老城区的更新改造,显著提高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水平,打造花园城市的典范,并创造高品质的公共活动空间。

房山区区长底志欣表示,我们正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为此,全区正全力支持良乡大学城的发展。今年,将有11个入驻高校的重点项目开始动工建设。此外,我们还将不断优化校园周边的商业、医疗等配套设施,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城市画廊与河边绿道于一体的“花园式大学城”。

顺义区将增强交通对区域高水平发展的促进作用。区长崔小浩表示,本年度计划启动R4线一期工程的建设,工程完工后,市民乘坐列车从顺义燕京桥站出发,无需转乘,仅需10分钟便可抵达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而到达东二环则仅需30多分钟。

近期永川行政服务中心,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正式发布了《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该文件在拓展居住空间类型、完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丰富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推出了多项创新措施。文件中明确提出,可以增设封闭式或开放式阳台,并准许那些套内面积较宽的住宅在客厅部分设置一定比例的空中空间。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的副主任杨浚指出,通过提升住宅的得房率,旨在增强民众的满足感。

在中心城区医疗资源进行优化调整的同时,北京还将依据平原新城的发展需求,规划设置宣武医院、儿童医院等新的医疗院区,以此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更加均衡,并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据相关介绍,为了有力地促进平原新城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市根据各平原新城的具体情况和特色,制定了“一区一策”的差异化发展方案,该方案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方案主要在规划执行、土地保障、产业推进、园区建设、人才引进以及城市活力激发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

杨秀玲指出,实施方案的发布仅标志着工作的起点,接下来,北京将每年制定具体的工作重点,并对任务、项目、政策等清单进行详细化处理,确保各项任务得到切实执行。此外,北京还将与津冀两地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首都都市圈的现代化建设,并致力于打造领先区和示范区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14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