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可以预料,随着发展重点逐渐偏向沿海地带,河北依然没有忽视环绕首都的这一重要区位优势,尽管它并未因此获得实质性的利益。河北不仅提出了宏伟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计划,还期望这一规划能够被纳入国家正在制定的首都经济圈规划之中,进而提升为国家级战略。
当然,河北面临一些难以回避的困境:该省的环首都区域广泛存在贫困现象,若放弃推动发展、不助力当地居民脱贫,这在政治层面显然是不被接受的。然而,关于如何推动环首都地区的发展,河北目前所采取的策略是否切实可行?为此,本报特别采访了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李铁。
李铁认为,首都经济圈本质上属于环绕特大城市形成的经济圈。发展这一区域的经济圈并非不可行,事实上,它已经存在。然而,它与长三角地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圈不同,将环首都经济圈定位为绿色经济圈则有待商榷。他进一步强调,应遵循特大城市辐射扩散的自然规律,而非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扩散,否则环首都经济圈很可能会与首都产生正面冲突。
要区分经济圈和绿色经济圈
《21世纪》报道,当前河北省正积极致力于打造环绕首都的绿色经济圈,然而,这一规划的实施前景如何?其可行性究竟如何?
李铁表示,首都经济圈并非必须限定为绿色经济圈。其内涵相当丰富,关键在于与北京的产业实现互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且充分发挥作为超大城市北京辐射效应的承接地的功能。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当然,当前我们更加强调低碳、生态、绿色理念。若必须将其定义为绿色,则需对环首都区域进行具体分析。在这个区域内,需明确哪些地方适宜实施绿色保护,哪些地方则不一定需要。例如,北京北部、河北的承德和张家口,以及保定的一部分地区,这些地方可能被纳入绿色保护范围,因为它们位于北京的上风上水地带。
推进环首都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无疑义,然而,关于构建环首都的绿色经济区域,则存在一定的讨论空间。需要明确的是,经济圈与绿色经济圈这两个概念应当加以区分。
《21世纪》报道,提出构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是基于其作为首都经济圈一部分的身份。这一提议的依据在于,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着首都经济圈的现象。那么,首都经济圈的这一模式在我国是否能够得到应用呢?
李铁提到,所谓的首都经济圈现象,本质上指的是特大城市经济圈的现象。比如,有些国家的首都规模并不大,例如美国的华盛顿;而另一些国家的首都则与经济中心紧密相连,如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东京。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特大城市经济圈与首都并无直接关联,比如美国的纽约、芝加哥,它们并非首都。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其他一些特大城市虽然是中心,但并非国家的首都。
有些城市虽为首都,却未必位于经济核心区域,例如东京,尽管人口众多,然而它实际上是阪神工业区的组成部分,属于工业地带,而非东京工业圈。
《21世纪》指出,对于首都经济圈的发展,人们普遍担忧的一点是,北京现有的城市状况已经相当严峻,若在其周边再扩展一圈,是否会演变成北京市内“摊大饼”现象的放大版,进而加剧北京当前的局面?
李铁表示,情况不会进一步恶化。若以“摊大饼”来形容,北京面积达16800平方公里,目前人口仅1900万,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区域。此外,作为一座如此庞大的城市,北京对周边邻近地区必须发挥其作为超大城市在产业、人口辐射以及带动作用上的责任。这种情况是理所当然的。而且环首都经济圈农业,这些周边地区的进步或许能让整个区域或城市群在资源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然而,这必须依赖于市场机制,而非行政命令。因此,环首都经济圈并未面临“摊大饼”的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倾向于“反摊大饼”,而非单纯的扩张。
环北京经济圈应以服务业为特征
《21世纪》报道,河北省长期以来专注于京津冀地区的战略布局,然而,尽管与京津地区的合作持续进行,河北的发展却未能得到有效推动。关于这一现象,您有何见解?
李铁指出,在中国规划环首都经济圈时,必须关注一个关键的城市管理体制和发展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以行政区划为核心,经济增长和人均各项指标的提升均以户口为衡量标准。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最需关注的重大问题是,不同城市以及区域间的利益可能会出现相互竞争的现象。因此,河北若提出构建环绕首都的绿色经济带,意图分担北京部分资源,亦或期望将北京某些产业转移至河北,恐怕只是单方面的美好愿望。
当然,竞争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无法形成经济圈。与北京和上海的情况不同,北京的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占比高达75%。因此,其向周边地区扩散的主要是服务业石家庄市神兴小学,大量消费需求也集中在周边地区。北京人口众多,购买力旺盛,加之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了旅游、度假、休闲、餐饮等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北京市周边以及河北省的服务业繁荣,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经济圈。此外,北京的地面价值偏高,这一现象促使周边地区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环绕北京的这一经济区域,其特色与长三角地区截然不同,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兴旺。
河北地区需致力于打造环绕北京的经济发展区域,而北京亦期望将城市人口向周边扩散。然而,河北提出的围绕首都的绿色经济圈在战略上存在一定问题,它与北京的竞争步伐一致。若河北能转换思路,依据市场化原则构建互补关系,比如依据现有的产业和消费布局来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这将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其次环首都经济圈农业,北京目前接纳了近千万的外来和流动人员,河北是否能在这一领域另辟蹊径,为这些农民工及城市流动人员提供一些成长的机会?当然,这些人并非高端人才,但无疑对河北的城市进步和资源流通大有裨益。这无疑是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第三,若该地区吸纳了这些基础劳动力及产业,则表明其不会与北京形成竞争关系;在此基础上,该地区与北京展开合作成为可能。这种合作具有现实性,可行性。据中国规划网报道,北京12月10日传来此消息。